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实验室快讯 >> 快讯2017年 >> 信息详情
全文搜索:
【PDF全文阅读】

在过去砥砺奋进的五年里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成就卓著,为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教授撰文回顾了过去五年社会保障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该文刊登于《中国社会保障》(2017年第10期),这里全文刊发:

 

社会保障:稳增长拉内需保民生

 

文∕郑秉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的复杂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凝神聚力,开拓创新,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尤其是,社会保障事业成就卓著,为稳增长和保民生立下汗马功劳。

面对经济“新常态”,社会保障受到新挑战

5年前,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发展阶段性特征逐渐显现,其主要表现有三个特征:

一是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2012年是个转折点,从这年开始增长速度明显回落,意味着中国即将告别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从此进入7%左右的中高速发展阶段:20122016年的增速分别是7.7%7.7%7.4%6.9%6.7%。增速放缓是大国成长的基本特征,增速换挡是各发达经济体的共同现象,因此,作为一个客观规律,“新常态”必然对社会保障提出新的要求。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社会保障应为企业降费减税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新的调整。换言之,一方面,社会保障应继续为城镇居民“织好”社会安全网,“承担”其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社会稳定工作,守住民生底线;另一方面,还需配合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稳定经济增长打出自己的“组合拳”,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结构——经济结构需要优化升级。经济增速放缓增强了“倒逼”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感。但结构优化调整不是免费午餐,是有成本的,化解过剩产能,有些行业将受到较大冲击,企业实施兼并重组,退出部分过剩产能,转产搬迁压减产能,僵尸企业甚至退出市场。于是,如何消化“过剩”劳动力,作为社会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就应做好兜底工作,将职工安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多措并举,做好职工安置。例如,可以采取协商薪酬、灵活工时、培训转岗等方式,缓解职工分流压力;再如,实行返乡创业试点,培育接续产业集群,引导职工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再如,对符合条件的职工实行内部退养,或依法变更劳动合同,企业为其发放生活费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等等。

三是动能——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寻找增长新动能。结构升级需要寻找增长的新动能。在改革和扬弃传统的旧动能时,要寻找、发现和鼓励新动能。只有新动能才能创造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据不完全统计,新动能的经济增加值已接近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双创”正在催生一批中小微企业,新经济推动的互联网、物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等新技术对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70%。所有这些“非传统就业形态”对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出了新挑战,需要社会保障制度以新的姿态和新的面貌迎接这个新时代,以适应以“互联网+”和“无雇主的雇员”为重要特征的新经济就业群体的参保。未来的竞争高地是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社会保障就应该是这个竞争高地的基础设施。

Copyright(c)2012-20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浏览次数:3369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