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实验室快讯 >> 快讯2018年 >> 信息详情
全文搜索:
【PDF全文阅读】

2018112日,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信息技术与健康养老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建国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作为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理事,参加此次会议并做了大会发言。张盈华的发言题目是“人口加速老化背景下中国养老金融的发展趋势”,以下是发言内容简要(略有整理)和发言PPT

 

人口加速老化背景下中国养老金融的发展趋势

 

养老金融是近年来创新的词汇,一般包括养老金收入、老年人金融服务、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这三大块,对应的行动主体分别是个人、金融机构、政府和社会。在老龄化加速犹如“洪水猛兽”的背景下,人们拿什么养老?养老服务、养老器具等老年人的生活所需正在或者已经商品化,需要增强老年群体的购买力。而养老金作为老年人收入的主要来源,不仅仅涉及老年群体本身,在回答“拿什么养老”时,涉及到高龄群体、老年群体、中老年群体、青壮年群体甚至是幼少年群体。认识到老龄化加速背景下养老是全体人员的事,这一点对政策着力点和改革方向很重要。

除了公共养老金和福利性或救助性政府项目以外,非制度性的养老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个人储蓄、住房、子女供养、劳动收入和其他。渠道不少,但真正形成养老金长期资产的却少之又少。中国居民储蓄率高,但储蓄存款并非都是养老资产,实际上,个人储蓄转化养老资产的机制还未真正成型。与国外类似,老年人虽然是住房自有率最高的群体,但强烈的遗赠动机和失色的融资机制,是老年人的住房还不能真正转化为住房养老。从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实施情况来看,也说明了这一点。

在制度性养老资金安排中,基本养老金、企(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是养老金融资产的主体,但从持有总量上看,存在量不大、分布失衡的问题。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的养老金财富并不低,但私人养老金资产占GDP的比重非常低。相比之下,荷兰强制性制度安排的养老金财富和私人养老金资产都很高,这也是为什么荷兰老年人有能力住在令国人羡慕的“荷兰小镇”颐养天年。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8-2022》是国内首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精算报告,数据显示在保持现有财政不同增幅不变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地方将面临支付危机,进入养老基金资产“警戒区”。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仅20年就已步履艰难,可持续压力过早降临,而提高退休年龄、提高缴费率、降低待遇水平都不是短期见效、长期有效的措施,变现国有资本、扩大基金投资也都是治标之策,因为,所有着力点放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身上,是无法根治“独腿之行焉能长远”的痼疾。

只有让私人养老金成长起来、长成巨人,才能真正提升老年群体购买力。公共养老金始终是社会的,私人养老金归根结底是自己的。打理好自己的私人养老金账户,可以大大增强年老时的消费能力。中、美养老资产规模和结构对比后,深切感受到,美国人之所以即使年轻时“负债累累”也能够在不增加后代压力下享受保障不错的养老金待遇,这一切归因于私人养老金的庞大体量。

在老龄化下,公共养老金在养老资产的比重必定随年轻一代会越来越低,个人储蓄若不加金融引导也不会转化为养老资产,年轻一代以及一代又一代,应该尽早认识到“为未来存钱”的重要性,这个“存钱”不再仅仅是放在银行,而是要通过补充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的制度性安排、通过规模化的市场运作,长期积累、长期运营,成为真正为老年所需的长期资产。

老龄化加速背景下养老金融要“从娃娃做起”,这个说法虽有夸张,但并不表示不重要!

(供稿人:张盈华)

Copyright(c)2012-20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浏览次数:3308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