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实验室快讯 >> 快讯2020年 >> 信息详情
全文搜索:
【PDF全文阅读】

十三五时期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就举世瞩目。“十四五”时期将继续深化制度改革,力争全面建成多层次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对此,记者专访了我中心房连泉研究员,该文载《中国劳动保障报》1013日,第03版,以下是访谈全文:

 

“十四五”时期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路在何方

——访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房连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养老保险制度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改革攻关时期。十三五时期,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财务可持续性和适应性等得到了哪些提升?在实践中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存在哪些问题?“十四五”时期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目标和改革思路是什么?有哪些具体举措?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房连泉。

 

从制度覆盖到人群覆盖,筑牢民生安全保障网

回顾“十三五”时期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房连泉:“十三五”时期,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制度不断走向成熟和定型。我国出台了系列举措,助力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全面开展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实现从“制度全覆盖”迈向“人群全覆盖”;稳步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筑牢民生安全保障网;养老保险制度重点领域的多项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比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金制度取得稳步进展,双降费和社会保险费征收体制的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应对历史欠账问题,促进代际公平。

可以说,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在提振消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强民众幸福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十三五”时期,养老保险制度仍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房连泉: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但依旧存在公平性不足、可持续性面临挑战、不平衡不充分和适应性不强等现实问题。

比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层次较低,公平性不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平衡能力和财务可持续性面临挑战;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发展不够平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应性不够强,在适应大规模人口流动趋势上存在现实阻碍,在将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保障上具有现实紧迫性,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对养老保险制度快速发展的适应也有待增强。

 

健全运行机制提高保障水平,推进全国统筹确保持续运行

“十四五”时期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面临的主要形势是什么?制度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房连泉: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新的结构调整期,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面临着新环境,经济增长速度下调,人口老龄化导致抚养比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和就业结构不断变化,社会结构变化对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对此,“十四五”时期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总体目标应当是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多层次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为指导,落实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各领域的改革,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公平、可持续和多层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十四五”时期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房连泉:我认为,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主要任务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制度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是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人群全覆盖。继续落实全民参保计划;适当延长缴费年限,提高缴费水平,提升参保质量;以城镇灵活就业、个体户、农民工以及新业态下的就业群体为重点扩大覆盖面,完善相应的参保政策;降低参保门槛,扩大社保覆盖面,实现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由目前的90%提高到95%左右。

Copyright(c)2012-20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浏览次数:3308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