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实验室快讯 >> 快讯2021年 >> 信息详情
全文搜索:
【PDF全文阅读】

      近年来,全国多个城市相继推出具有地域特点的惠民保,其因参保普惠,待遇保障范围广而大受欢迎。惠民保快速发展是政府、险企、参保人三方互动的结果,促成多方共赢受益,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健康保障形式。最近,我中心房连泉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刘双在《英大金融》杂志撰文,对惠民保的发展现状和改革趋势陈述看法,以下转载全文内容:


惠民保打造医保新格局


/房连泉 刘双


普惠是惠民保的核心价值,广覆盖是持久发展的关键。

惠民保的雏形为201511月深圳市启动的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几年内,南京、珠海、广州等全国多个城市相继推出具有地域特点的惠民保,到2020年这款新形式的保险产品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成为当前保险市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20201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首次对惠民保做出官方定义,即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全国共有2063个地区149个地级市78款惠民保产品上线,超5300万人参保,保费规模达50亿元,参保人数和保费规模超过2020年全年。一路高歌猛进的惠民保实际上是政府、险企、参保人三方互动的结果,促成多方共赢受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健康保障形式。

参保普惠,定位补缺

惠民保的特色是非常鲜明的。参保普惠,待遇保障范围广。惠民保在参保上具有普惠属性,有助于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保障需求。一是低价低门槛,以保本微利为运营原则。惠民保价格低廉,多集中于60元至120元。产品大多采取统一定价以平滑整体保费,无年龄要求,无职业要求,无健康告知,有效弥补了传统健康险产品覆盖人群的不足。二是待遇覆盖面广,各地保额均在100万元以上,多集中于200万元至300万元,保障责任包括医保内住院费用、医保外住院费用、特定高额药品费用,并附加多重增值服务,有助于提高参保群众的风险抵御能力。定位补缺,打通社保和商保隔离。目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险在覆盖面上仍呈分离状态。一方面,虽然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但报销额度和医保目录覆盖范围仍有局限;居民面临医保目录内看病有负担、医保目录外保障有缺口的困境。另一方面,尽管商业健康险保额较高、赔付范围更广,但也面临着保费高、参保条件严苛等问题,覆盖人数有限。2020年健康险赔付支出2921亿元,相对全国基本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21032亿元的总支出来说,赔付率仍较低。惠民保定位于补缺,既拓宽了基本医疗保险的赔付范围,减轻了医保基金赔付压力,又能增加商业健康险覆盖对象,无缝衔接二者之间的空白。运营模式为险企联合政府及第三方平台。地方政府部门搭台是惠民保产品坚守普惠底线,扩大参保率的有效保障;在实践过程中,各地的承保模式逐步向多家保险公司共保合作模式演化,有利于集中流量、避免恶性竞争,实现风险共担;第三方平台深度参与产品设计、推广和服务,不仅流程简便耗时短,促进惠民保项目加快落地,还能突破传统销售壁垒,降低销售、理赔成本,从而提高保险资金赔付比,真正做到让利于民。针对居民大病需求,降低医疗负担。当前医保体系的一大难点在于解决大病负担问题。2020年我国肿瘤发病率为万分之三十,大病发生率是万分之四十,合计大致为7‰。商业保险基于大数法则,产品覆盖人数越多,风险互济能力越强。针对大病患者群体,加入普惠保是一项既能支付得起又能缓解问题的选择。如果以单个城市1000万人参保、每人年均保费140元来计算,惠民保能为该城市7万名重疾患者解决人均200万元的负担问题,从而起到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保障作用。

Copyright(c)2012-20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浏览次数:3367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