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实验室快讯 >> 快讯2022年 >> 信息详情
全文搜索:
【PDF全文阅读】

近年来,保险业“惠民保”产品销售火爆,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在考虑参保率和赔付率的实际情况后部分惠民保调整了销售价格。如何兼顾普惠性、公益性和商业利益成为惠民保持续健康发展的难点,对此《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教授等专家学者,以下为媒体报道:


1.4亿人买的惠民保:公益与商业如何协调?


火爆全国的第三年,全国1.4亿人购买、以低价为卖点的商业健康保险——惠民保,迎来了一轮涨价。

2022年525日,上海版惠民保产品“沪惠保”开售,价格由去年115元上升到129元。苏州“苏惠保”的价格则从2020年的49元提升到79元,两年涨价75%

还有一些城市选择了“迭代升级”,比如重庆市“渝惠保”由原来的69元一档,变身为69元、169元两档。

惠民保又被称作“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是一种由地方政府牵头、保险公司承保的普惠性补充医疗保险产品。涨价的原因不难理解:理赔过高了。

根据近日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镁信健康联合发布的《2022年惠民保可持续发展趋势洞察报告》(下称报告),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27个省份推出了200余款惠民保,参保人次达到1.4亿。

镁信健康CMO、上述报告执笔者之一的万小龙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除了价格低廉,惠民保广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是,将那些被商业保险拒绝的群体纳入保障范围,比如老年人和拥有既往病史这样的高风险人群。

惠民保本质仍是商业保险。按照精算规律,保费的高低应当取决于用户的赔付风险。无视个体风险收取统一保费,会加速“逆选择”——健康的参保人逐步离去、带病的参保人越来越多,产品终究不可持续。

于是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支持惠民保“开源”,譬如放开医保个人账户,鼓励个人购买惠民保。但险企更在意的是“节流”,即通过获取诊疗数据、参与制定医保商业保险目录等方式,深度参与到药品、器械等医疗成本管控中,这也是国际上更通行的方式。

依靠行政力量为惠民保“续命”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医保账户资金,能否用于购买商业保险?如果赔穿,为产品隐形背书的地方政府是否应该兜底?

“惠民保理想的状态是‘社商融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即在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两层皮”的覆盖下、在地方政府深度参与惠民保的同时,帮助参保人获得多层次的、基本医保以外的医疗服务。

基本医保的叠加还是升级?

2022年5月初,成都“惠蓉保”迎来第三年发售期。这是由四川省医保局、成都市医保局指导,四川省保险行业协会支持,中国人寿、人保财险、太平养老等11家保险公司共同承保的惠民保产品。

“惠蓉保”被视作行业发展的“分水岭”,它不仅是业内首个以商保联合体形式出现的产品,更开了政府参与惠民保设计的先河。

首年发售时,成都市医保局就以“社商融合型健康保险”定义惠蓉保,并决定“通过数据、宣传、结算网络等非资金要素来支持商保发展”。

地方背书直接提升了民众购买意愿。“惠蓉保连续三年的投保人数分别达到310万和390万、430万以上,全城参保率超过25%,相当于4个人里就有一人购买了惠蓉保,这样的渗透率即便在大城市也十分罕见。”思派健康总经理钟能聪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思派健康是国内最大的惠民保第三方服务机构之一,最早参与了惠蓉保的设计开发。

参保率是惠民保最关键的运营指标之一。钟能聪解释,惠民保的参保率越高、投保基数越大,意味着惠民保产品的运营越稳健。

惠蓉保覆盖了基本医保范围,包括住院费用、门诊特病费用,同时保障医保范围外的20种肿瘤及罕见病的高额自费药品。当时的宣传口号是“59元换来一整年百万元重疾保障”,加上不限年龄、不设健康前置条件,和市场上动辄四五百元的医疗险相比,优势相当明显。

惠蓉保成就了一类行业样本,即以低保费、高保额为特点的普惠型产品,首年的保障范围包括医保目录内自付费用以及部分特定自费药品费用,本质上是基本医保的“叠加”。惠蓉保三年保费不变,最新的保障范围除了上述项目,已经逐渐延展到医保目录外的全自费。

上海的“沪惠保”则走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2021年“出世”的沪惠保价格几乎是惠蓉保的两倍(115/年),远高于行业同类产品。因为沪惠保完全撇除了基本医保的保障项目,选择将重点放在医保目录外住院医疗、高价特殊药和质子重离子医疗上,相当于基本医保的“升级”......

Copyright(c)2012-20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浏览次数:336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