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实验室快讯 >> 快讯2022年 >> 信息详情
全文搜索:
【PDF全文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目标任务。对此,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撰文陈述观点,该文载于《中国劳动保障报》( 2022 10 19日,第5版理论版),这里全文刊发如下:

 

社保制度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目标任务

 

/房连泉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世纪90 年代,我国开始着手建立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在短短30年内,即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网,成就斐然。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对现代化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把握社会保障制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目标任务,是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保障学术领域的重要课题。

社保制度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望中长期,社会保障制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民覆盖,保障基本民生,维护社会安定。十四五时期乃至中长期,社会保障制度将向全民覆盖的目标迈进,建立人人享有、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保障体系。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和全覆盖社保体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民生、收入扶持和应对风险冲击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未来现代化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基本制度安排。从远景目标看,2035 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基础支撑作用,担当重要历史使命。

第二,社会保障制度在实现共同富裕中发挥支撑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二次分配工具,在保障底线公平和调节收入分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基本要求,在社会救助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新发展阶段的基本任务,有必要提出共同富裕型大社保体系的建设目标,强化社保互助共济功能,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着重在扩中提低上发挥社保的再分配调节功能。

第三,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各个系统之间协同发展、良性互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结构转型、人口老龄化加快、新型城镇化推进等基本形势的变化,相应地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进入十四五以来,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我国适时推出减税降费政策和社保扶助措施,发挥社保制度在降低企业负担、促就业和应对疫情冲击等方面的调节作用,社保改革与宏观调控政策密切联动。同时,为应对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和新就业形态出现等方面的挑战,社保政策也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展望未来,我国社保制度需在适应增进公平性、流动性和运行规范性等方面,进行动态调整,实现与经济社会各项改革的良性互动发展。

第四,适应社会结构转型,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不断变化,中产阶层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十四五时期,社会发展将进入后小康社会阶段,消费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升级,社会保障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面对社会结构的转型,社保体系建设需要作出适应性调整:一是制度框架需要尽快定型,成为社会预期的稳定器;二是适应统筹城乡、就业一体化和人口流动等方面的要求,在保障公平性和增强流动性方面作出调整,加强不同层次社保制度之间的衔接,在区域间的转移接续方面实现更加方便快捷;三是加强全国统一经办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实现全国统筹和制度统一为前提,建设全国一体化的社保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参保人多样化、个性化和及时化的社保服务需求......
Copyright(c)2012-20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浏览次数:330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