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社保实验室)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十四届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4》发布式在京成功举办。会议的第七单元“机构讨论”环节由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养老金业务总部总监、香山财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龚飒主持;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宋纲;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养老金部副总经理李斌;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许昕;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副总经理冯鹏程;济安金信养老金研究中心主任闫化海等嘉宾发言,该环节主题为“企业年金市场运行与实务操作”,本期《快讯》刊发上述嘉宾发言文字实录:
企业年金市场运行与实务操作
龚飒:
尊敬的各位嘉宾下午好,现在开始圆桌讨论。我是银华基金养老金业务的龚飒,非常荣幸能够主持这次圆桌讨论。我们这次讨论的主题是“企业年金市场运行与实务操作”。在企业年金市场化运营20年之际,我们一起讨论企业年金的管理经验是非常有意义,也很感谢一直坚守到现在的各位嘉宾。今天也很荣幸邀请到5位重量级的嘉宾,我来介绍一下:
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副行长 宋纲
易方达基金养老金部副总经理 李斌
太平养老浙江分公司总经理 许昕
泰康养老山东分公司副总经理 冯鹏程
济安金信养老金研究中心主任 闫化海
下面正式开始,1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企业年金提质扩面,今天的嘉宾有受托,来自银行,之前也是托管经验的投管人、第三方评价机构,一会儿请嘉宾从各自不同的角色角度,结合企业年金20年的发展谈谈如何促进企业年金提质扩面。下面先有请宋行长。
宋纲:
谢谢龚总。光大银行是2005年第一批获得企业年金托管和账户管理资格的银行,目前全市场的企业年金托管我们拿了大概将近4%,而职业年金拿了全市场的10%。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因为也是第一批的从业机构,我本人也是那个时点开始做这项业务,后来做了一些岗位的调整。就我个人理解,因为今天很多专家都提及提质扩面的很多问题了,但是事实上大家都非常清楚,企业年金事实上形成的交付,包括现在的企业数量绝对起来以国有企业为主,包括现在的第三支柱,大家知道第三支柱的开户数非常多,实际上很多是被开户,但是大家都调研过,包括光大银行我在深圳分行的时候给很多分行的同事发过问卷,8000块这个税后收入没到的话没有人会对第三支柱感兴趣,事实上第三支柱现在的主流缴费人群还是第二支柱的所有者,就是企业年金事实的所有者。所以要说企业年金的提质扩面,今天我听到梁副主席讲,保监会的领导说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有很大的问题,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活过5年的企业比例已经非常低了,而企业年金最大的特点是以企业为单位报计划,无论参加集合计划也好什么计划也好,如果这个企业的主体是非常不确定的,你让他如何提质扩面?如果可能的话我个人有一些想法,比如企业年金个人缴费的部分既然是个人税优,而且已经明确将来跟第三支柱一样,将来是享有税收的问题,投资收益和将来领取阶段才有税收的问题。那是不是会把企业年金个人缴费部分跟第三支柱有效地融合,通过税收的安排,形成了比较好的刺激作用,可能是不是会有效果?比如说得比较简单一点,一个企业的员工跑到这个企业,这个企业天然的,企业年金缴费还有4%的税优,加上12000年度的税优安排,是不是他就激励督促这个企业去办这个计划,而不受这个企业制约我要不要办这个计划。又回到这个问题了,这时候就会有一个问题,你必须以企业来跟年金管理机构签合同,这个又怎么办?又回到这个问题了。所以可能的话也有一种方式,把企业的概率算一下,5年以上存活期的企业大概率会相对比那些企业的存活期更长,是不是规定一个强制性的安排,已经存续5年的企业必须办企业年金,可能对企业年金会更好一些。
从银行服务端,应该说商业银行在中国的经济体系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说覆盖了中国各个角落,全中国范围内看商业银行是最多的,从服务的触点来看也是最多的。第三支柱开户的数量,由于我们这种激励的考核机制、各种方式权益的给予很快,6000万,马上全国铺开以后,我相信过亿也不是问题,过亿一点问题不是。但是就是我说的缴费问题是问题,这里真正形成缴费是最大的问题。如果简单地说提质扩面,其实我非常同意刚才高博士讲的,不是某一个单一制度的问题,基本养老已经非常成体系了,无论将来什么情况,全国社保见底。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肯定要统一考虑。第三支柱开户人再多没有形成缴费也是一个面子上的第三支柱。这个东西拿到世界范围来讲,我们有多少多少人开了户,你说人均缴费的时候对你的养老是毫无意义的。所以真正的提质扩面,我建议把二、三支柱统一考虑。
还有企业范畴,小企业存活期既然这么短,如果要强制,从什么时点开始强制?我觉得这都可以探讨。
简单说一下个人意见,谢谢!】
龚飒:
谢谢宋行,很多一针见血的问题。有请李总。
李斌:
大家好,我是易方达养老金部的李斌。今天上午和下午听了很多领导、前辈的真知灼见,受益匪浅。因为后续我们还有提问的环节,我用简单一两分钟跟大家报告一下易方达在企业年金,包括养老金整体做的一些工作。易方达作为养老金的投资管理人,从2004年开始陆续拿到了全国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人,目前我们拥有养老金投资管理的全部牌照。易方达在养老金的投资价格方面,我们专门设置了多资产的投资板块,下设多资产养老金投资部,负责年金的具体投资工作,这个部门给我们的年金组合配备比较合适,而且是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在养老金客户服务方面,易方达也始终秉持以客户服务为中心,坚持长相厮守、终生为伴的理念,努力提高企业年金、养老金长期的投资收益。在这种架构,包括理念指引之下,应该说近些年我们的养老金业务开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到今年的三季度末,易方达企业年金业务管理的规模,包括组合数都位居行业的前列。另外我们近三年,包括五年、七年,不同时间维度之下,我们的投资业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应该说切实地为我们的客户、我们参与年金计划的员工做到了、实现了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未来我们也特别期望能为中国式的养老事业贡献易方达的力量。谢谢!
龚飒:
谢谢李总,有请许总。
许昕: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今天很有幸来到现场来讲讲年金20年,尤其讲提质扩面的事情,我是2004年就参与了企业年金相关的业务,包括政策上的制定,包括业务管理。其实企业年金的提质扩面一直是我们作为行业的人特别欢迎的,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其实企业年金的提质扩面就是针对中小企业,我是在浙江分公司,大家都知道浙江的中小型企业或者小微企业肯定在整个国内应该是最多的,但是的确我们这几年,我们拓展的客户也好,或者我们做下来的客户也好,我算了一下这三年,我们不超过3家,我讲的是民营企业。今年我们也做了几十家客户,我讲的是受托这块,民营企业一家没有,这的的确确是比较遗憾的事情。前面有领导、学者讲到,民营企业如何来吸引他加入做企业年金,作为一个从业者我们也在想办法。
浙江前几年搞了一个人才计划,以政府补贴的形式来鼓励一些中小企业或者是高科技企业来做企业年金,但是刚开始有一些在做,但是随着政府把补贴停了以后,人才计划可能就名存实亡了。浙江也是去年的时候出了一个提质扩面的政策,我们也挺欢欣鼓舞的,我们也是希望能跑到一些企业,包括一些高科技企业去谈,去讲企业年金,但是真的很遗憾,我作为一个从业者,虽然说20年了,觉得企业年金已经如雷贯耳了,但是在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企业那里,他们几乎对这个(认知)几乎是零,可能会听到一些字,但是对这块没有任何一点概念。所以真的要触动他做,我很赞同刚才宋行长的意见,第一我觉得是政府一定要强制也好,或者引导也好,这个必须强力去推动,就像刚才应该是恒安养老讲了英国的制度一样,政府必须多方面地采取强制性的措施也好或者是引导性的措施也好,来鼓励或者强制中小企业来做年金。
第二,的的确确二、三支柱我们从实际的实操来讲,也是希望能打通,我们在实际的业务过程中,我们跟这些企业的领导沟通的时候,其实我们也讲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企业年金,按照现有的领取一般是领10-15年,10年以后怎么办?15年以后怎么办?如果我们先不讲其他的钱,只讲养老金这块,在60岁以后有社保退休金+企业年金,加起来,你的替代率可以达到一定程度。但是10年以后你的企业年金用完以后,你只剩下社保,你后面就没啥了,就啥都没有了,猛的一下少了一块了,所以现在把第三支柱12000推出来,包括现在还有一个养老保险公司专门做的商业养老金,推出来以后是作为第三支柱进行补充,这是一个很好的推进养老金融的方式。但是的的确确希望在二、三支柱上能打通,尤其能推动这些小企业主,我们在跟他沟通的时候,一方面你有百分之四五的税优,你作为企业年金,又作为企业缴费,或者作为个人这块有税优,同时1.2万也有税优,再加上商业养老金,这是不受限的比例,也可以加起来。
说真的,我们接触到的企业主其实收入并不是大家想象的这么富有,其实也跟我们的工薪阶层差不多,可能稍微多一点点,像这一块如果能带动他、宣传他,让他做起来,我觉得是有一定的机会的。但是的确是需要政府的强力推动,我们作为从业机构一起跟着政府、跟着相关部门来推动,可能提质扩面的效用会慢慢地展现出来。
我就讲这么多。】
龚飒:
谢谢许总,听上去浙江作为发达省份,在提质扩面有很多探索,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是说明空间还是很大,谢谢。下面有请冯总。
冯鹏程:
大家好,我是来自泰康的冯鹏程。泰康集团在养老金,包括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企业年金1万亿了,这20年积累也是滚了一个小的雪球。在这个时代谈这个问题蛮好的,我们陈董事长写了一本书《长寿时代》,就是百岁人生能不能带病长期生存,这个后面就更可怕,一方面这是不可控的风险。但是反过来看,对我们整个养老积累提了很重要的问题,但是20年看企业年金,我觉得有一个数字还是蛮好的,累计20年滚出来是6%的收益,所以我们讲滚雪球,包括芒格在国外,长长的坡、厚厚的雪才能滚一个雪球,但是长长的坡肯定是时间够长,需要耐心资本。我觉得我们这代人也不是说一毕业就有年金,国外都是一毕业就开始缴钱,缴40年跟我们缴10年、20年肯定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只要时间够长。第二个收益够稳定或者还不错,6%,我觉得20年,我们作为参与方,我觉得这个成绩还是不错的。这两个积累如果在未来这些人年轻的时候都参与到年金,无论是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第二又有很稳定的收益,我觉得可能会给他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帮助。
提到第二个问题就是提质扩面的问题,前面已经讲得很多了,我个人也在想这个问题,还是包容性的问题,本身门槛不能太高、过程不能太复杂,原来都是国有企业,还要100%、还要工会组织这些。但是现在整个市场主体面临很大的变化,这么多民营企业,这么多新业态,新业态有雇主吗?可能没有雇主,他也是个自由职业的,他也是个从业群体。这块这几年国际上很好的实践,大家前面讲得很好。另外两个维度,本身养老金是反人性的问题,谁都觉得没钱的时候多,都觉得不够用的多。所以反过来行为经济学说就很好,就是自动加入,自动加入计划他没有感知。看到天天扣钱很明显,我个人觉得这个角度我提两个观点:
第一,应该结构调整。因为第二支柱,本身让企业再缴钱很难了,16+8,现在国际上其实挺高了。所以我个人有一个观点,能不能拿两个点出来?做到企业年金,把结构调整掉,企业已经缴了一部分钱,你也可以另外自己再多交,把它打开,这样就能建立一个启动资金,无论企业缴没缴,个人都可以加入这个计划。我最近这段时间看加拿大,加拿大把思路进一步打开了,加拿大第二支柱不需要企业一定要交钱,可以不交钱,但是企业建立制度,不交钱,但是政策给你打开了,8%也好,4%也好,税收优惠,你可以加入这个计划。我觉得我们既然有这个制度,包容性这块一定要很好地想,怎么样的包容性才能更多地纳入进来?
第二,包括NEST等很多好的做法,我觉得完全是行为经济学,因为在新的制度安排下很好的融进来了。包括我看这一次个人养老金也说到自动加入。我觉得后期一个是也利用前期的经验,比如6%的投资收益,我觉得这可能能给未来给大家提供比较厚的养老金吧。
谢谢!】
龚飒:
谢谢冯总提了灵活、接地气的想法。有请闫主任。
闫化海:
谢谢主持人。今天特别高兴参加20周年的会,也见到很多之前的老领导,我是2007年开始做企业年金,正好赶上企业年金的大发展。我记得2007年10月份国资委开完会之后大规模启动,我正好参与了企业年金的整个过程。
我原来是在企业机构内部做这快,后来我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就是济安金信来做养老金的评价,包括养老金产品的评价,包括对管理的评价,包括对客户经理的评价。我想说的是这样的前面有个专家也提到了,养老金,包括企业年金,它是一个生态的问题,里面涉及到几类管理人,包括委托人,也包括第三方机构,包括审计机构,包括第三方评价机构。大家知道,在企业年金发展过程中,23号令当时是有一章专门是保险中介组织,但是在2011年11号令里修订23号令的时候这一章就取消了,当时特殊的原因,包括中介组织可能比较乱一些。企业年金发展20年时间,我个人倒觉得第三方机构起的作用应该会逐年体现出来,市场应该需要第三方评价机构来参与到养老金生态的建设中来。
我所在的济安金信是基金的评价机构,也是颁奖的机构,它是2010年首批拿到基金评级的牌照,我们现在的基金评级不光公募基金,已经覆盖到公募、私募、银行理财,包括养老金产品,就是二支柱养老金产品2.3万亿,也包括目前推出的个人养老金,目前942支产品,我们对这些产品都有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企业年金发展20周年的时间节点,我们作为独立第三方,目前是首个来做养老金评价的机构,包括很多受托人做自己内部的评价,这是他自己工作的需要。所以我觉得从整个企业年金回顾20年发展的角度来讲,从第三方评价,包括审计,包括其他的投顾,我觉得后续应该会有更多的机构参与进来,对我们整个养老金的生态更好的发展。
另外,因为我现在作为独立第三方,也站在另外一个超脱的角度,不在原来的管理机构了,所以观察养老金的发展有一些不同的视角,简单来讲,大家知道,不光是养老金生态,包括自然的生态,中间很大的问题就是存在利己和利他的关系,大家知道企业年金的一体两翼,一体就是企业年金本身,两翼指的是前端的受托集合计划,后端的养老金产品集中投资,我们从后端和前端如果来定义它的利己和利他的关系的话,从目前我初步的研究来看,利己这块占的比重非常大的,利他是非常小的。这实际上跟养老金的企业年金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大家知道企业年金,包括职业年金的出发点是受益人利益最大化,这个出发点、初心本身就是利他的,但是实际上这么多年的发展,我觉得后续可能会有本身利己和利他是自然平衡的过程,在自然界中是相对平衡或者维持平衡的状态。所以从我个人来讲,这个状态可能会往回归、往利他的多一点,展望市场未来的发展,这个角度可能会更多一些。】
龚飒:
谢谢!就像闫主任和李斌总说的一样,我觉得有优秀的三方评价机构、优秀的投管,可能这些受托家共同为这个努力也会对提质扩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接下来我想问李总,在海外被动化投资已经成为养老金管理非常重要的工具,国内的被动权益指数也在今年11月份首次超过了主动权益基金,易方达也是业内很优秀的投管机构,也想请教如何看待国内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的发展趋势对年金投资管理的影响?谢谢。
李斌:
谢谢主持人,谢谢龚总。确实像您讲的一样,近年来应该说国内的被动投资发展得非常快,不管是从它的规模上,还是它的选择类型上,都非常地丰富。确实它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像我们聚焦到年金投资的实务来讲,首先它是可以提升我们的配置效率。其实年金账户管理,我们的客户、管理人、代理人对年金组合的管理有着比较高的资金使用效率的要求,有了这些工具化的产品,就可以方便更高效地去完成这些资产的配置,而且被动的像ETF,其实它的透明化程度是很高的,而且成本也相对比较低廉,而且它的风格是稳定的。所以这就更有利于我们提高组合的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