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中国第二支柱年金制度全面深化改革》课题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中国“第二支柱”年金制度全面深化改革》课题启动会现场 

        2016年6月1日,《中国“第二支柱”年金制度全面深化改革》课题组在安邦保险大厦办公大楼举行课题启动会。人社部原副部长、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秘书长赵宏和投资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周远航出席会议,人社部社保中心精算处处长耿树艳、养老司副处长刘卫、法规司立法工作处孟晗,安邦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大锋和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教授在启动会上致辞。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学会组织和金融机构的近60名代表参加会议。

        本次课题以“第二支柱”年金制度的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对中国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进行全方位研究,通过对国外年金制度的成熟经验进行深入剖析和借鉴,从完善制度、增效管理和引导参加等多个方面,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思路和战略思考,包括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国内外在基金、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30多名嘉宾代表在会上发表精彩演讲,共同分享国内外实践经验和创新模式,并对下一步如何深化课题研究、提升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展开热烈讨论,现场气氛活跃。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做重要讲话

        在听取了18位同志的发言之后,时间已超过中午12点半,胡晓义会长做了重要讲话,对下一步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发表了三点看法:

        一是要关注年龄差问题。比如像生命周期基金问题,年轻人、中年人和老年人资产投资是变化、不一样的,再比如大家提出的“自动加入”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就会遇到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自动加入”,提出这个未来会出现什么局面,大家有过体验和实际感受没有。比如,如果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行“自动加入”,那么,很显然年轻人的选择率会比较低,中年人和老年人的选择率就会比较高一些,这就是实行自动加入后的一种选择,即“自动加入”可能会造成“自动不加入”这样一种后果,即年轻人的退出。所以我看大家介绍美国有那么多的禁止雇主去动员、去暗示这个退出如此等等,所以年龄上的偏差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年龄上的区别会造成选择上的偏差,这是需要我们关注的。

        二是关注老百姓和专业机构的认知差异。我很赞成大家说的要对投资者进行教育,现在是单位作为投资者,将来说是要开放投资选择权,老百姓怎么理解这些事情,他们该如何选择,教育者自己要不要受教育?你怎么把话说的让老百姓听明白,让老百姓相信你,比如,刚才提到的TEE和EET,说白领TEE好,一次交了,将来永远不要交,那怎么知道未来EET不会变成EEE呢?老百姓会问你:我现在不交税、投资时不交税,将来收时要交税,你怎么知道十年以后政府说干脆老人不交税了。所以,应该让老百姓明白,其次,作为受托机构,如何让它的立场和态度显得更为受益人、投资人着想,而不是包含自身的动机在里面,更多的真诚是不是需要我们自己也有个受教育的问题。

        三是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差异。今天很多人提到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没有提到斯里兰卡等,因为它没有这个经验,经验都在发达国家,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怎么汲取他们的经验,这是我们在设计当中需要特别考虑的,比如,我们不说别的什么经济发展,就说社会运行的节奏,有哪几个国家的运行节奏像中国这么快,在处于如此快速变动社会发展阶段的中国,你将如何期待有那些冷静的、有稳定预期的投资大众,当你的基金经理一半以上都只有两年经验时,你如何期待大众相信你是稳健的、长期的,如何指望老百姓有十年以上的投资眼光,这就是发展阶段的差异,但好在中央提出新常态,其实新常态有很多种解读,但我认为新常态至少有一种新的解决,即我们进入了新的相对稳定,所以让那些普遍的、浮躁的心态用时间的流水慢慢地去冷却它。

        胡部长的精彩讲话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安邦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大锋致辞 

        作为东道主,安邦养老董事长姚大锋在致辞中表示,希望该项课题研究能够在领导的指示下,通过学者的研究和业内同行的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这次会议不仅为安邦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同时有利于明确下一步企业年金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并希望与会嘉宾能够以放松的心态,将自己的想法全部表达出来。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致辞并做主题发言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教授在会上致辞并进行主题发言。他从改革背景、动因和改革具体路径等方面对该课题进行全面、细致的诠释,并大量借用美国的相关资料数据,对比研究我国的现状和未来,提出我国具体改革想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改革的背景和动因。机关事业单位并轨以后职业年金的建立具有紧迫性,第三支柱即将落地也将催促第二支柱年金制度加快改革。此外,20号令出台至今十多年,需要进行修订;美国《2006年养老保护法案》和2008年英国NEST改革均对我们很有启发。

        二是名词的使用。由于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均使用第二支柱,建议在政策发布时改成“年金”。

        三是关于改革的具体想法,提出以下几点:一是降低门槛,引入自动加入机制;二是放开个人投资选择权,提高个人收益率;三是改变企业统一的投资模式,代之以建立合格默认投资工具;四是引入生命周期基金,提高股票投资比例上限;五是引入生命周期基金作为默认投资选择,克服“山墙病”;六是调整税收门槛,对目前103号文遗留的税收政策尽快完善起来;七是降低税收门槛,在适当扩大EET型缴费比例同时,建立TEE型个人账户。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博士后刘桂莲介绍美国401(k)计划

        在上午课题内容研讨环节,共有18名课题分报告的撰写人做了发言,他们主要是来自业内机构的资深专家,从企业年金产品、资产配置、运营投资、管理服务的监管和创新、受托管理模式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其中有三位学者分别介绍了英国职业养老金、美国401(k)计划和美国TEE税优模式,就课题各个分报告的提纲和写作思路进行讨论。

美国Dimensional基金管理公司亚洲总裁陈鹏做点评

        美国Dimensional基金管理公司亚洲总裁陈鹏对上午的会议做了精彩点评,他针对该项课题研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借鉴国外,一定要分清理论基础和实际运用,通常理论基础具有普遍适用性,而实际应用能借鉴的很少,比如生命周期基金股票配置比例通常呈下滑路径,但美国杜邦化工公司生命周期基金配置呈上升轨迹,究其原因发现杜邦化工公司中45岁以上雇员有DB计划,有DB计划与无DB计划完全不一样;二是比较成熟市场最关键的两个因素是:是否有基金放到资本市场和费用,因为这两个因素是系统完全可以控制的,而投资收益率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在设计时要更加注重控制费用,包括投资费用和监管费用等等;三是充分发挥保险的功能,讨论保险在年金制度中的作用;四是区分系统影响因素和人的因素,应更关注系统影响因素。

        安邦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沛主持了下午的会议议程。下午的议题主要围绕国内外“第二支柱”年金制度发展经验展开,来自高校科研单位及保险公司的12名专家学者分别对中国企业年金投资绩效、DC型养老金的行为经济学解释、企业年金税收政策、发达国家公共部门职业年金发展现状、国外引入生命周期基金运行模式、美国TSP计划、日本企业年金运行、美国2006年养老金保护法案、企业年金理事会受托模式的市场效应、我国职业年金的财政负担预测、美国生命周期基金的运用以及放开个人投资选择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展开详细的论述,每个报告讲完之后均设有讨论提问环节。

会议出席人员合影(前排左起:周沛、刘卫、古红梅、赵宏、陈鹏、郑秉文、胡晓义、姚大锋、苏罡、耿树艳、耿红)

        最后,郑秉文教授主持会议讨论环节。在讨论中,中国光大银行宋纲处长和澳大利亚人口老龄化研究中心鲁蓓研究员分别从业内实践和澳大利亚超级年金实际运行的角度对 “第二支柱”年金制度的深化改革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与会的其他有关专家学者就如何更好地开展该项课题研究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围绕课题研究框架和内容各抒己见,希望能够通过该项课题的深入研究,为我国“第二支柱”年金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为政府机构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刘桂莲供稿)

 

 

 

 

 

Copyright(c)2012-20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浏览次数:3308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