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会议频道 >>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发布会系列 >> 信息详情
全文搜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国际论坛

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发布式 ——三中全会的理论突破与名义账户

 

文字直播                                精彩图片                          《报告》首页                 



 

       2014年12月28日,“社会保障国际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发布式——三中全会的理论突破与名义账户”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  

会议实录

 

地点:建国门社科院

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发布式

暨三中全会的理论突破与名义账户研讨会在京召开  

 

    郑秉文:《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暨三中全会理论突破与名义帐户研讨会正式开始,感谢各位领导用休息时间参加学术研讨会。

     第一单元发布报告,报告经过一年的工作,应三中全会的号召和我们的学习体会,我们团队及一年之力工作的结果。

   我在讲之前必须向大家说一下,表达我们这个团队精算团队感情之情,没有精算团队辛苦的工作,将近八九个月通过艰苦的工作,不可能有这样的成果。8个同志有5个是外地的,社会保障报告今天由我们几个人来说的话我们坐在台上最应该说是台下的同志他们从外地赶过来,八个同志是人社部部里三位,另外五位是地方的同志。我要感谢这八位,我代表社科院的团队,对八位同志表示谢意!

    台上这几个人每个人10分钟,报告写的内容非常集中,这是研究名义帐户目前国内是最好的,也是最前沿的,最结合实际的。我们这个团队对国外的名义帐户追踪也是最紧密的,目前手里做的名义帐户最新的翻译,如何看待中国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形势,为什么说向名义帐户转型。我发言讲五个问题:

    一、三中全会《深化改革决定权和社保的突破》。

二、向名义帐户的转型的二个原因。

三、向名义帐户转型的要注意的关键。

四、研究的(三个讲),两个方案。

五、事业单位改革的思路。

    第一点,三中全会内容十分丰富,浩瀚,深邃。核心思想是经济体制改革在现阶段应该深化,应该让市场发展决定性作用,应该重新摆正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在社会保障领域是否有政府和市场关系重新处理的问题,是有。在社会保障改革领域当中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个思想是非常深邃的。比如坚持精算平衡原则,完善个人帐户等等。三中全会决定45项内容对社会保障制度做明确的规定是这样的表述,第一层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社会保障公平和效益问题相辅相成。

   第二 同时指出全面改革的主要内容,主要任务就是核心,完善个人帐户制度,建立健全全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参保人的权益,这是核心。这条内容的关键是我们从以往的13年做实个人帐户试点,转向完善个人帐户,如何完善个人帐户,为什么要完善个人帐户,这是我们理解三中全会的观点。

    三、确立深化改革检测标准,及时统筹个人帐户,可持续,精算平衡的原则。三中全会告诉我们不仅仅强调的是坚持结合的形式,不仅仅是如何建立的帐户的形式,更重要是引入帐户的初衷,建立帐户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我们要回归,回归建立个人帐户的根本,本原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

    理论突破两层含义:在名义帐户,在NDC下消除了扩大激励机制的制约,为扩大个人帐户提供了理论支撑。做实帐户下,1997年建立帐户的比例是11%,这是26号文。2005年38号文为要做实,2005年结点是第二批做实帐户试点,做不实,把11%降到8%,在东三省起步的时候,东三省以外的其他省份做实帐户的时候从3%开始,做实帐户很难。世界银行和其他的学者一直问,最终要做实的8%,很难解释,这个历史回顾要想扩大帐户的比例,想提高积极性很难,受做实帐户限制,转型成本限制,这个历史的回顾是1853年,这个回顾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第二个突破混合型制度,我们在建立制度之初,明确建立是混合制度,混合型制度有很多种,我们现在正式纳入到中国的混合制当中来,看成是我们所追随的这样的制度。混合制度包括统帐结合,还有一种是积分制的,还有名义帐户制,是从90年代初兴起,现在是7个国家采取这样的名义帐户。中国在明年就是第8个国家,我们要成为第8个国家制度作为社科院来说做出的应有的贡献。

第二点为什么要转型,我们做实14年,为什么不做实呢?我们也想怎么样来表达,得做一个解释,这个解释既很学术,又很艺术。

从两条来解释:第一条向名义帐户制转型直接原因,第二条深层原因。直接原因是什么?表面上看是转型层面巨大,需要很多的钱,现在记帐是34000亿,已经做实4000亿,成本承受不了,财政压力大。在解决成本的时候各国有各国的高招,有的国家通过私有化等等。但是当我们说直接原因的时候一定会问到一个事实,有34000亿的记帐额,全国是28000亿,也相差不多,压力不是很大啊,这个确实是,但是在目前统帐结合制度下难以完成,因为统筹层次不能提高,有钱的地方做实的多,没有钱的地方根本无法承担,这就是转型的直接原因成本巨大。但是我现在确实也差不多有这么多钱,不可能做实差不多这么大的规模的帐户原因,这是表面,表面上看是最后一根稻草,但是实际上还有根本,就是深层的原因。

深层的原因,我们做的是符合这个规律,一个经济体人口自然增长率,加上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二者之和,如果要是大于投资收益率的话现收现付,如果不这么做有损失,这个损失就是二者相加,或者叫内部收益率,或者叫生物收益率,生物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是有巨大的差别。这个差别在中国来说太巨大了,前面二者加接近15%,后面收益率也就是2%,损失是12%,13%,十几年损失13000多亿,这是巨大隐性的损失,这个隐性的损失就是上述说的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前,不能做实这么多帐户的原因。我们财政这么紧张还是有一些钱也不愿意做实的原则,上海从2008年做实两年,一年50亿,从此以后就没有了,以后每年是2个亿的利息钱,这也是中央政府不愿意做实的。这么做是理性的,这个理性思维导致目前制度转型的重要的深层的原因是根本,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要追根溯源。

关键是扩大帐户比例,让帐户持有人得到实惠,增加激励性,增加他们的缴费,未来可以获得更高的替代率,养老金更多一些,对个人来说。对制度来说可以增加制度的收入,扩大制度的抵御老龄化,这个是转型的根本目的。

四、我们这个研究设定了三个假定条件,一个是小帐户,第二是16+12,第三是28+0,全帐户,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要分析,重点放在第三个全帐户上。全帐户是本项研究的政府引导,我们倾向于全帐户。全帐户有很多的不同的假定,不同于其他小的方案。

一个是引入社会,规模和基础以2013年的3190亿为基础,占GDP不到0.5%,相当于替代率5%,形成统筹养老金,统筹养老金来自于财政转移支付。

    第二特点如果用财政做一个统筹养老金的话等于把雇主养老金做成统筹基金,拿到以后可以得到9个制度上运行上的提升。一个最大的提升是我们消除了制度的便携性的困难,不能从这个地区转移到那个地区,地区割据,统筹基金仍然为地方政府的唐僧肉。

不能提供统筹层次,导致很多制度的弊端,这里有九条,这块非常的重要,所以统帐结合,统帐相加,优势没有相加。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思路是这几条。单位缴费我们这里强调要做实,不能采取记帐的模式,机关事业单位建立职业年金是弥补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在初始几十年阶段替代率重要的一个方式。如果按照8%缴纳  ,单位短期内构成一定的长期收益大于成本,即使加上每年退休的,一次性提的那部分,起步阶段是几千亿,长期看始终没有超过0.5%。如果为短期利益采取记帐将会出现八个弊端,这八个弊端。该做实应该做实,不应该做实也要做实,而不应该把该做实的给做空了。不该做实的做实了,就是目标错位导致制度运行完全是扭曲了,这样最后形成小统帐结合。

   如果政府也有破产,政府作为债权人破产的时候那么多人养老金,是血的教训,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防止发生。总之财政负担不是很严峻的,全国4000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分布在地方各级,中央财政负担等于是稀释了。在座的有专家,领导同志,保监会的(袁主任),中财办的做一个课题汇报。

    张盈华:各位领导专家,感谢大家莅临我们的报告会,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NDC报告下机关单位是哪个结果,分为四个部分,按照我们方案设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方案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险,我们单位和个人分别按照现行制度20%,8%缴费,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年金,关于改革方案的几个关键参数,给大家解读一下,在汇报报告的时候便于理解。把延退休,所有人同时起动延时退休,女性是60岁,男性65岁。NDC里将人口的因素,利率的因素。工人按照NDC的方案,这个帐建立名义帐户,NDC最核心的内容是利率,是生物收益率,在我们体现岗位工资增长率,岗位工资增长率我们在做制度设计的时候最大利率体现在NDC方案设计里。

    还有就是投资收益率,我们同事会介绍为什么选择7%的NDC长期的收益率,这是重要的参数。

    大家看资料的时候注意和城镇职工制度的比较,不能解读成我们通过改革之后又要搞双轨制,机关示威的缴费基数,是落实的缴费基数,所有的机关事业单位的所有的收入相当于岗平工资的1.2倍,我们设的70%到80%,机关事业单位缴费基础是企业的1.5倍,大家能理解未来的事业单位是在这个地方体现的。机关事业单位制度赡养率是非常高的,这个线在测算期是5年,从2015年到2090年将达到90%,任何一个制度的话都没有保证这么高的概率,财政可持续的。

    关于我们的测算先给大家汇报基本方案,养老金的待遇如果不改革的话养老金的概率是这样的情况,分为三个部分职业养老金,可以看到是四年一个条约,这个线的红色线是本人替代率,这个波折线女工人作为主体待遇可能会下降。这种波动性是存在的。另外中间绿色的线,这个替代率是中人老人的平均替代率。再往上是岗位替代率,我们拿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和岗平工资,2040年以后岗平工资超过百分之百,养老金是能够被改革者接受的。

    关于财务收支情况,我们关注一下红色的线是机关事业单位的收支,2050年之后会出现当期的收支缺口,到2050年赡养率突破50%,前期的积累以及投资收益养老金才会好一些。职业年金是实帐,2090年职业年金积累规模非常客观的,超过档期的财政收入达到DGP百分之二三十。

    财政负担我们这个制度设计之后财政负担和不改革比较,是这样的,红色的线不改革的,财政负担,现在虽然看不出来有多大的财政,退休的认不是很多,赡养率相对比较低,2050年之后一路向上走,达到财政收入的12%,NDC按照这个改革设计之后是平缓的,财政负担相差一倍。

    社会养老金不仅是机关事业,这是符合国际惯例的,作为国民应有的权利,最开始是5%左右,财政的财力进行调整,负担不会超过财政收入的1%,财政可以承受的可以保证现行制度和NDC制度的衔接。

    我们做一个备选方案,把费率28%降到24%,财政负担会缩小10%,养老金的待遇明显的下降,下降6个百分点,我们在制度设计之初的时候可能要动用储备型资金,改革衔接的时候保证待遇不会有明显的下降。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NDC的改革的制度,财政负担会减半,从2040年之后到2090年会翻一番,但是在NDC下面2090年提,完全由于投资收益的影响。

    改革可推高养老金的待遇,机关事业单位NDC改革之后职业年金的作用可能会带动企业我们叫做攀比也好,都会促进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职业年金贡献了整个替代率为25%左右,非常客观的,这是对企业年金正向带动。我们呼吁包括媒体,官员,对于中国养老金投资的制度还是应该继续向前推,尽早出台,成形。

    提高部分岗位工资,机关养老金改革会不会普遍要涨公务员的工资,媒体的朋友也应该关注一下,并不是普遍公务员的上涨,而是部分的上涨。不光是改革会有很大的阻力,对低职称会有很大的影响。适度提高岗位工资制度上的改进,谢谢大家!

郑老师:下面由社科院房连泉主任做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回报!

房连泉: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把结果给大家展示一下。讲四个方面,近几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再一个参数的概念。2010年到2013年是一个下降,去年的报告和今年的报告,右边是增加的,收入的在递减,支出在增加。每年是在持续增长的。

另外一个指标替代率的指标,如果用这个指标来算的话是持续下降的,如果用这个指标算的话是在持续下降的,51%降到47%,尽管在不停的挑战,岗位工资增长率在下降。

   运行参数,主要国家养老金的缴费率和替代率的指标,比较低的是韩国,智利、美国、日本,比较高的是瑞典,德国也没有超过20%,我们国家是28%,2012年不足50%,为什么替代率会这么低,分析的原因参数出现了问题,大部分国家缴费是比较迟缓的,接近工资的90%,80%,而我们国家直接利率是20%。

    城镇职工的结果,这是基础,测算的前提下是怎么样,这是非常关注的一些指标,比如退休年龄,缴费基数,现在是0.64,平均缴费年限是25年,我们现在个人帐户计发是139,将来采用名义帐户用精算的办法算出来。

    城职保制度改革方案名义帐户记帐利率采用岗平工资增长率。

    参保人口结构和制度赡养率到2050年,参保人口到2037年将近4亿,还有一亿的空间。这个黄色的线到2059年达到一个顶风,替代率是不停的翻升的。

    当年退休的养老金,像上一年缴费的工资平均工资水平,这样替代率是比较高的,岗平工资比社会平均工资要高,达到65%。从2014年开始,弥补的话可能有一定的损失。

    全体人员岗平工资替代率这样的趋势到2050年之后比较平稳。

    基金收支情况社会养老金靠财政发的,28%帐户收支的情况。

    到2071年的时候出现收不抵支,如果进行测算基金收支在2071年没有问题的,如果采用全帐户的算法。

    社会养老金支出的情况,占财政收入的比例,然后就是占GDP的比例,1.2%左右,这个范围包括企业退休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

    备选方案24%的费率,作为一个替代率的比较,下降5%,费率下降对替代率影响是5个点,10%。还有一个测算,刚才说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替代率是有差别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普遍高,是岗平工资1.2倍,但是企业低得多,所以这会有一个差距,但是这个差距体现多劳多得,不是按照改革之前待遇差的概念。

    改革会不会把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放在一块,我们进行了测算,如果放在一块的话,在这个改革方案之下有多大的影响。2087年影响不大,因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占企业总数的百分之十几。

    主要结论上面的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来以下几点如果采用这样的方案的话仍然有一定的空间,如果改革到2050年之后定一个平稳期,有可能降低费率,影响不是太大,会有一定的下降。这两个制度并存的话对基金结余影响不是很大,这是我的基本汇报,谢谢大家!

郑秉文:谢谢房主任,下面有请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博士!

    齐传钧:三种方案的参数对比,看似是很小的变化,但是在名义帐户下发生根本性的实质的含义。首先我们要认识什么叫名义帐户,大家可能看成是个人帐户,名义帐户是核心的要点,是能够完全适应人口,等到人口老龄化经济危机了,很多西方国家一旦下降待遇的时候不是街头动乱,很难调整待遇,名义帐户是适应未来人口,未来人口怎么变化?人口老龄化,更少的人养更多的人,待遇本来就下降了。必须有弹性,就是名义帐户,名义帐户是形式,本质是要适应未来人口的增长。

    另外就是经济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化,随着互联网基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快,两三亿的老年人待遇不可调整,反过来说对经济造成很大的财政负担,相当于恶化,经济越不好的时候我们的负担越重。

    名义帐户本质就是适应未来人口经济的变化。

    还有一个本质从社会保障理论来说变成福利刚性,变成福利弹性,未来确定是人口老龄化风险,还是不确定性全球化经济,各国国家的波动,必须要求福利保障制度,福利制度必须有弹性。

    什么是好的名义帐户?分两点,名义帐户制能不能适应人口的变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能不能适应这个变化。

    我们做的方案能不能和原有的制度可衔接,好的名义帐户适应人口的变化,从理论上讲更能够和原有的制度衔接。

    名义帐户具有的理论优势,大概是六条,就不多说了。

    全帐户方案具备符合国情的独特优势.

    化解地方道德风险,一步到位实现全国统筹。

    在经济中高速增长条件下,获得高收益成为可能。

    在制度覆盖有限的前提下财务更具可持续性。

    记帐利率设定在8%,很多人质疑,8%的利率能持续吗?我告诉你能持续,正是因为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未来20年中高速的增长,完全有可能。从理论上来说人口增长率,获得内部收益率,今天的帐户只是把制度汇率显性化,很多人来自于企业,企业好了,自然会吸引很多人加入。为什国外人口增长率低,中国过去30年可以达到16.4%。

    西方国家基本养老金是完全覆盖,中国覆盖的人群相对比较早,因为涉及到转换的问题,我们制度有激励,我们制度就可持续,所以我们制度覆盖有限情况下财务科持续性问题也迎刃而解。

    名义帐户是两点争议:

    1.公平性,有的人说实行名义帐户公平性会差,我们这个制度目前参保人数只有2.7亿,不到3亿人,中国活动人口将近8亿,大部分人在这个制度之内,向贫困人倾斜,2.7亿人搞小富人区,撇出去4亿人,把4亿人纳入进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这是公平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覆盖面只有2.7亿人,4亿人没有加入进来,看是10%的收益率干吗不进来。

    2.名义帐户帐户待遇降低,经济人口如果不好了,自然会下降了,如果说经济人口好了,待遇自然上去了,这不是名义帐户问题,而是在于你对名义帐户怎么理解。

    有计划的进行,再后来是社会主义市场,三个方案名义帐户更倾向于市场化,换句话说如果是小帐户是不是感觉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我们所有的改革不知道未来改革方案的,如果按照这条路来做,按照过去30年改革走,到目前为止改革,如果还延着原来的路进行改革肯定是改不下去,必须跳出去,跳出过去的改革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未来的改革才有希望。

    郑秉文:同一个时期,如果把不同的制度目标都想发挥出来的话是很难的,最好的办法是应该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某一个特定的阶段着重追求某一个强调某一个制度目标,目前的这个制度目标我们个人觉得强调应该还是个人的终身的,生命周期平滑为宜,加强吸引力是最重要的。中国的传统加强吸引力的最大吸引力在于精算中心,获得精算公平是最大的激励。

    如果每个人都想获得再分配,不知道未来交了多少钱未来拿了多少钱,如果知道预期交多少钱,加上利息拿多少,这个就是精算中心,这是最大的激励。

    名义帐户最大的特点像储蓄一样本金加上利息就是未来的收入,如同银行存款,高息存款,比住房吸引力更大,远远高于住房公积金,这个就是新思维下的公平。我知道我未来交多少钱,拿多少钱,我就愿意参加这个公平,如果不知道,很可能再被分配了,划不来,就少交费,尽量的逃费,缩小年限,到15年就不交了,如果这样制度人人都想交的越多,越长,拿的越多,这样对个人是公平的,对社会,制度都是公平的。

    下面请高博士对三个制度做一下比较。

高庆波:养老金制度中的主要因素,对于政府来说完成目标的起点,对于普通人来说我需要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有这个资格加入这个制度。讨论好这样的制度以后可能有其他的问题,从劳动者角度来看关心就是我缴费,我会关心我的收益,有两种:一针对我自己的,二针对我和其他人的,什么样的差距是我们无法接受的,我们养老金差一倍,这样能不能说不可接受?我首先说不能,一个人工作15年,一个人工作30,差一倍,我不认为是制度不可接受的。如果两个人条件相当的,其中一个人企业制度,一个人在机关事业单位,这样我肯定认为不可接受的,因为违背了相对收益。最后我会考虑制度给不给力,如果对劳动者将来没有保障,如果从直观的角度来看。

    生物收益率在养老保险制度中更重要是劳动,把这些加在一起待遇上,我们知道在中国过去几十年当中工资增长率保持增长的态势,这样就得出来一个结论,任何没有和工资增长挂钩的养老金都会被抛弃的。

    如果从一个普通劳动者或者普通人角度,我遇到养老金制度,我应该从哪个角度上判断这个养老金制度一定需要改革的,我个人提出来比较简化的。养老金待遇是有积极效益的,二调整机制,中国养老金待遇和调整机制是,待遇决定机制,我们退休那一刻决定这个基数,这个确定以后,养老金替代率是不能过低或过高,养老金为保障老年人,不因为年老没有劳动而受到影响,养老金制度如果出现问题的话这个养老金制度要改进的。

    所有的方案我们延用个人帐户,养老金缴费成本待遇的公式告诉我们,实际上我们这里有一个配,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不同,可能是岗平工资的3倍。

    我们的公式,因为没法区别缴费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差距,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可能具有的激励所有的群体,压低缴费基数是无效的.

    社会统筹部分最重要齐博士讲的,一个人选择缴满15年不是一种,现行制度条件下这样的选择是非常理性的,因为每个人可以通过少缴费,压到最低也好,要缴费年限也好,获取的收益是最大的。一个人延期5年退休的话最终获取养老金待遇和多工作五年的人养老金待遇不但不少,还要多一点。制度里要求所有人要多缴多得,曾经努力工作的人多缴能够多得。

    现行社会统筹部分净收益,个人帐户所能起到的作用远远低于现在的社会统筹,个人帐户利率太低。

    全帐户制度的优势与困难:

    优势,个体理性与制度理性二者有了统一的可能性。

    最有可塑性制度。

    困难是公众的信任。

    精巧的制度设计。假设记帐利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每年提升0.6%,那么40年后,养老金代率较原来上升1.27。

    配套的改革方案,如弹性退休年龄制度。

    郑秉文:谢谢小高,以上几位同志介绍是名义帐户,5个人一年来集体工作的结果。这5个人信息是同步的,观点是一致的,最终观点是讨论出来的,是大家集体的讨论的结果,这5个人研究团队的信息和8个人精算团队的信息也是同步的。

    在全帐户条件下替代率有三个组成基本养老保险的帐户替代率从60%到85%左右。

    第二层统筹养老金是5%。

    三是职业年金,替代率大约是25%左右。2/3的时间是基金积累期,后1/3是基金支出期,1987年基金花光,余额花光。今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肯定超过3万亿,改革元年是三万四千亿,按照6%的投资收益率算到2087年没有钱需要往里填钱的时候三万四千亿那个时候将要超过一百万亿。也就是说在2087年之前无需财政一分钱往里投入,这是财政可持续性制度的情况。

    在现行的条件下我们制度,不要用缺口,以为是缺现金,不是,我们问题是保值增值有困难,说的是隐性债务,现在隐性债务是多少?在现行制度下有一个测算,下面请魏吉漳博士就隐性债务情况做一个介绍!

    魏吉漳:  产生隐性债务的原因:

    1.转型成本。

    2.未来的给付权益大于基金结余。

    3.缴费时工资较低,而退休给付时工资较高。

    4.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给付成本提高。

    5.基金未做有效率的投资管理。

    6.计发月数未能适时调整。

    加入年龄成本法缴费DB型里独有的成本。隐性债务是精算应计债务和社会统筹帐户基金余额的差额。

   最优缴费率模型的建立综合成本法,于衡量日计算最优缴费率,使得未来收支平衡。

    精算假设,2012年底覆盖范围是3亿,离退休7千万,加参保职工2.3亿。

    我们得到初步结果社会统筹制度下隐性债务有关离退休人员,目前给付这些人未来算出来这些计算标准得到的是40万亿左右。离退休这些缴费年限现值根据过去现值43万亿。

   参保人员的缴费率测算结果51.6%,在职的人员必须有51.6%成本,含已经退休的老人,工资增加成本未来的缩到5.6%才够,每一年会有新进的参保职工参加,只要13.9%,平均结果是21.6%,现在缴费率20%是贴近的。

    重新测算计发月数累计个人帐户基金开始给付用计划标准算未来养老金的时候6139,反应到生物表,男性要到169,女性是231,169相对139,未来领到实际养老金是现行办法82%左右。退休之后在给付期间关于死亡,金额低于过去基金的话差额可以继承的,一般商业保险保证年金,保障这些人领到某种程度的金额,169会提升到255,相对于现在139只剩下55%,我们从139调到255是完全符合现行的制度。加入商业保险领到养老金,剩下55%左右,女性是56%,这个差额反应到隐性债务里。

    隐性债务的折现率敏感度分析,折线越高名隐性债务越低,越低隐性债务就越大,投资越好,不担心隐性债务。投资绩效是差的,隐性债务就会担心未来的给付不足的,折现率评估,同样也是提供给所有的基金参考的标准。

    隐性债务的工资增长率敏感度分析,以目前固定10%的话隐性债务从83.6%,从2045年回到2%,未来50年增长10%不大,如果20年,30年是很庞大的数据的。是隐性债务2倍,比如工资增长率是低的,隐性债务还会下降。

    应对财务可持续性的挑战:

    未来市场会不断的持续扩大,应对庞大的隐性债务,未来的持续扩大的隐性债务。

    参保激励性的隐忧。

    老龄化带来的隐忧。

    提存湿度的基金准备。

    养老金待遇增长率应适度。

    覆盖率要持续增加。

    郑秉文:下一个环节由邓大松教授,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最先研究社会保障的学者,培养几代社会保障学人,也是我的老师。

    邓大松:各位专家同行由我主持感觉到荣幸,就这个机会说两句, 听社会保障中心研究团队对养老金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不仅是这次研究,前几年研究了很多在这方面研究的很有深度。听了以后感受很深,在这里代表教育部的社保中心,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表示敬意。

    首先由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执行所长米红教授做报告,报告的题目是中国养老金制度顶层设计与政策仿真,表示欢迎!

    米红: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和制度仿真的体会。我汇报5个方面的内容,怎么样建立这样的制度的顶层设计,我们提出来是多支付的养老保险体系,在具体的研究当中框架也是非常一致的。

    第一我们提出来关于带有基础养老普惠的激励型的养老保险,和邓教授提出来社会养老金是接近的。

    第二我们提出来统一的民营帐户,是非常相似的。

    第三我们提出来同步发展的研究,和三年前马凯同志在国务院常务会上汇报的五个同步,一个统一。

    多缴多得理论的创新,郑老师团队刚才提出来框架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多缴多得激励的模式下。会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激励的效果如果不是我们这里想象的,那么优化,包括刚才几位的老师们提出来的最优的缴费率,如果最优的缴费率达不到,具体来说李克强总理提出来3个1亿人,在城市化的变化,3个1亿人的落实群体不能像我们制度设计当中提出来的这样的激励多缴怎么办?我们具体的精算在具体的参数的变化是随机的,这样在未来政策推演,政策模拟和仿真过程中怎么样考虑到这样的误差,它给制度带来的不同的变化和不同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恰好和郑老师团队的研究有一些互补,大的方向是一致的,在每个支柱具体设计方面有所不同,考虑到一些参数的影响,因为时间有限,我稍微的说一下,在中间具体过程中不再具体的解释。

    这里有很多的测算,很多的仿真精算是建立在随机的参数变化中,把它最大的差异放上去。让我们财政能不能承受最大的财政的这样的负担,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第一制度就是解决无缴费或者少缴费的问题,首先要建立底线。底线是按照2011年贫困线,到现在位置我们国家的贫困线的水平没有提高,从2011年这是里程碑的时间,这个时间是2300块钱一年。2011年人均GDP是三万五千人民币。为什么选择贫困线?贫困线和各个省最低生活保障线哪个更好,比四川省2001年数据以贫困线作为财政的支出效果更好,是54%的,以各个省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为标准是31.5%,54%的财政要少一点,只有我们为什么要选择6.6个百分点。

第一支柱:基础养老金普惠制度,财政支出 ,昨天和人社部司局长见面,给我提供的数据截止到现在我们国家财政投入在城乡举报投入是770亿,参保人口是4.98亿。未来人口的比例是1.42亿,我们根据最大的比例从75%,保持75%不变,一直到2060年,尽管有不少老人过世,仍然有一部分少缴费的农民工让他们进来,按照替代率的30%,在第二支柱当中不到30%,我们让他们进来。

    第二个情况是50%,到2069年仍然有50%,这部分50%意味着含有2亿多人。我们根据不同的待遇不断的提升,10%是台湾现在的老农津贴是11%到13%。10%是接近台湾的水平,再就是15%,三个不同的情况下然后按照待遇渐进式的延迟。从2020年开始逐步的待遇男女都是从60岁开始,逐步的延迟到2050到65,一直开始保持不变。到2015年增加人均GDP的10%,接近现在台湾的水平。

    按照现在1.6左右,不普遍放开二孩,就是两孩的基础上有两个方案,以城乡居保新农保和城居保为主的,这个从60岁开始,城保和事业单位不一样的群体,总支出占财政的收入,最大限度保留了50%的人在我这个没有问题。

    支柱三,基础普惠养老制度与名义帐户制度衔接机制。  基础养老金与名义帐户有互相转化的关系。

    小高说的我不太认同,如果这个人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城保缴费是同样的,但是结果最后领取待遇不一样,他认为不公平的,他说是一个表面的问题,这里隐含和职业年金。这个是马凯总理提出来要同步发展。在现在基本养老保险特别是公务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隐含了职业年金的概念,而恰恰是没有城保当中没有考虑到或者大多数没有考虑到企业年金,就是这个差异,这是我的理解。

    我说一下我们这个测算郑老师的团队给出了1%在持续,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我们考虑到就是刚才,我们这个测算和郑老师一个问题两个方面,郑老师团队的研究是站在非常优化,非常乐观的积极的,这个多缴多得这样的激励机制比较顺利变化,这是郑老师提出来的,到2087年很顺。

    我这个考虑到就是这个激励如果并不是非常的理想,这些人我们还要把这些人怎么样纳入进去?怎么样考虑到社会的公平,怎么样兼顾社会的流动,怎么样考虑李克强总理提出来3个1亿人,高了4.15个点,和发达的国家相比这个比例还是非常低的。

    关于职业年金时间有限不再说了,文章都有发表,在中国社会保障杂志第七,我们说的都非常的详细,怎么样建立制度设计,怎么样缴费的过程,国家怎么样投入,和过去怎么样衔接,包括最后能不能承受,都做了仿真,测算。

    最后有一些建议,希望借鉴欧盟分段计算,社保信息的系统要逐步的完善,特别是是社保卡要逐步的完善。

    另外统筹首先是从统筹调剂到逐步全国统筹的过程。

    我们给了两个不同的方案:考虑到流动人口的变化来考虑到统筹的抽取,怎么样抽取这个比例,最大限度的能够遏制地方政府带来的排斥的效应。

    利用固定的比率和当地政府经济的调整实际上这是再保险的思路。

    最后简单的谈一下确定的机制,这个机制我们也有一个测算,怎么样调整,像马凯总理提出来的怎么样同步,我们现在正在给国家做一个大的项目,我们有100多个变量,仿真出最佳的,也有假定是最低的,最高的,中等的,我们最后给国家做出8个方案让国家选择。

    最后是提出出来的配套最,最主要是配套措施是退休制度,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希望像美国那样建立延税制。

    关于志愿者和社会养老服务能够结合起来,我们社会养老服务缺口在一千多万,响应习主席和奥巴马提出来中美减碳的,怎么样把社保基金的投资搞上去,提出来社保基金银行,推动新能源的发展,推动城市雾霾治理的过程。从1966年出生的女工人每两年延迟一年,到2020年。女干部和全部的男性从2021年开始,女干部每年延迟4个月,男的每年延迟2个月,到205年延迟到60岁,1985年出生的人才会影响,以渐进延迟为杠杆45岁到55岁临退休的女工人怎么样用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让她们转到我们的养老服务,形成低中高养老服务,谢谢大家!

邓大松:请浙江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院长李晓林教授演讲,演讲的是名义帐户,名义帐户收支预支不确定性。

    李晓林:三中全会有多项理论突破,包括社会保障方面,之后的2014年社会保障改革又有了巨大的推进,包括郑老师发布的报告,关于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都展示了巨大的进展。

    关于名义帐户问题专家学者有许多很深入的探讨,包括在2003年当时就发表名义帐户制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理性选择,当时是从13个方面探讨了在中国适应性。郑老师也就名义帐户的路径做了一些论述。名义帐户涉及的关键参数的关系,以及精算平衡,时间关系我简要的说一点。

    网上也盛传关于这个改革的信息,成本方面的信息,(并未)的成本说的很具体,媒体在介绍的时候,会把局部的信息理解,今天针对刚才包括几位玻璃说的特别是是关于缺口方面的,叫履行政务,我觉得不是我们理解,我们现在要填这么多钱才可以,名义帐户已经远远不是个人帐户,形式上有一些相象,但是政府重大的投入就是代记之间的再分配。名义帐户有一些记帐的参数,记帐参数大小影响着代记之间的权利,是不同的。因为按照名义帐户,我们说缺口原来从现收现付向个人帐户转换本身就是有缺口,而这些缺口我们在这之前并没有解决这个缺口,名义帐户本身的创新一定有它的价值,关键是怎么做这个名义帐户?我们也可以把名义帐户做的和现收现付帐户差不多,也可以把名义帐户和个人帐户是差不多的,在这两个之间的一种描述的方式。

    现在比较突出的是通过记帐参数,帐务上的钱数通过记帐参数决定性的影响代记之间,这个解决的矛盾为代记之间的分配留下这个空间。

    这些参数的涉及到时间长,人口的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就业人口情况,经济发展和工资水平等诸多的因素的影响,所以收支情况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可能会不断的就参数进行调整。

    所以重要的是任何的制度重要是约定按照什么样的制度缴费,以及将来的发放,就像刚才在做报告的时候发放有一个记发月数,有按照完全精算平衡的记发约束。

    还有按照实际的寿命发月数,这些东西我们看数据相差这么大,一定金额的钱发放255个月和130几个月水平相差是很大的。所以用不用名义帐户本身没有那么大的矛盾,是怎么样用?所以名义帐户我倒是肯定它的,确实给我们带来解决问题的窗口,就是我们怎么样解决,这是关键。

    我们刚才说到了跟原来个人帐户不同的代记之间的重新分配,这些理论上依据我们老在谈对错,实际上有的时候不存在对错,是我们客观的结果,不涉及到我的关键支持谁或者反对谁,我举一个农业保险,风调雨顺的地区他自己认为凭什么我和十年九灾的地区统筹?我们创造力不同的人,贡献力不同的人我为什么要给他们统筹?事实上如果是十年九灾的地方,如果一年的收成足以平衡解决的成本,靠市场就可以解决了,不用我们给他们统筹。

    但是反过来如果十年九灾,那一年的收成粮食还不够,全社会还要求那一年的收成我们也得要,那我们必然就得给他们统筹,所以客观的计算结果,有一些结果告诉我们,有些做法是不得已的,我们在理论上研究公平,正义啊,这个没办法,我们这代必然的面临我们要承担多重的养老责任。

    我们现在改变为名义帐户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就是为我们承认历史上这一关,就是我们这代既要养上面的人,又要给我们自己未来的养老留下空间,名义帐户改变了,形式上可操作的。

    关于计算名义帐户下收支平衡的问题,因为它不再是资本市场个人帐户实际运营的情况,所以必然就是这些记帐参数,标志着我们最后承认这个帐经过运行变成多少钱了,这块参数如果给的收益率帐户上记的就多。

    高低就涉及到一个是保值增值,一个是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一个是人口的结构,这一系列综合平衡之后写出来的数,我们在登帐户的情况下我们已经忘记了发放水平,缴费水平就是一个约定,我们往往容易谈这个上面的钱记帐利率不能低,实际上是多少,怎么记那么低,实际是上只是一个符号,不是根据市场上应该多少,就是代记之间平衡再分配用这样的视角看,当然给社会公众解释的时候带来难度。当媒体跟我们公众社会通报信息的时候这个也是很难,我们怎么样说了,他们明白,这是一个挑战。

    我个人觉得关于今天的报道,稿子最好请有关的专家过目一下,这个很重要的,具体的指标时间关系就不说那么多了。指标有很多不一一说了。

    最后一点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在人口增长的时代起动的,一直处于人口增长到现在增长,我们可以想象,人口增长的时候进入社会保障机制都是劳动者,而这个时候在增长,那些老年人把这个制度建立不再记入,所以在人口增长时的很多的矛盾其实是掩盖了。又加上过去的经济高速增长,这个时候不是稳定发展状态下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对这个体系的感觉有偏乐观的危险,这一点也是我们现在高度注意的。

    最后一点我认为对缺口预测也好,历史负担也好,应该是在一定的假设下的标志,只是一个标志,这个标志和其他的指标相比较是很有异议的,但是我们往往看到是不同假设下的情况。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怎么办?要建立弹性的名义帐户制。我谈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说的是要有一个动态的平衡机制。

    动态的平衡机制现在就应该告诉大家,名义帐户和个人帐户已经不同了,代记之间总是在调整权利和义务,不能够又是一个刚性的,我说记帐利率不能低于多少,最后实际上又会限制一些问题等等。

邓大松:谢谢李晓林教授的演讲,有请第三位发言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郑伟教授演讲!

    郑伟:NDC在基金积累这方面,如果是原本纯粹意义上的NDC,经济上也是0,如果是缴费向挂钩的,远远的大于现收现付制,不同的方面把名义帐户和其他的几种做一个比较,因为时间的关系不一一展开了。这个表想要传达的是这四种模式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在某些方面有它的优势,另外一方面可能是它的劣势。

    中国的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我原来想在个人帐户里怎么来做,就是小帐户怎么样做实。

    保留个人帐户,不做实。

    不需要短期内解决资源来源的问题。

    不需要解决基金投资增值的问题,对外面的资本市场程漱玉否的设有严格的要求。

    NDC运行的机制如果简单的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所谓的精算平衡的,左边是缴费的公司,缴费率,记帐利率,左边是在缴费期记帐利率。

    NDC养老保险体系于三类参数的作用:

    缴费期的名义帐户累积利率。

    退休期的名义帐户累积利率。

    养老金调整。

    做的最好是瑞典,有自动平衡机制的,会根据所谓的资产负债率做一个调整,对应原来应该得到的投资回报率做一个调整。市场替代率小于1的时候就会自动的起动。

    NDC的监管挑战。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设置合理的名义帐户累积利率和养老金调整指数一保证养老金保险体系的健康运转。

    NDC的初步判断既不是改革的“灵丹妙药”,也不是“鸟拖邦”式的。

    邓大松:谢谢郑伟教授发言。

    下面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郝勇教授!

    郝勇:各位专家各位学者中午好,感谢郑秉文教授给这么一个学习的机会,刚才几位专家学者说的非常的专业,非常的深,因为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和思考,在这里我主要谈一些我的想法,对于名义帐户我是坚决支持的,可能这里包含了一点点,我更加偏重于基金积累制,我从收入替代来说,我这几年研究一个点养老保障水平和制度模式的选择和体系结构的比例有很大的关系,我打算从五个方面向各位进行汇报一些想法,但是这些想法也可能是不成熟的,仅供大家参考,或者提出反正的事例,制度理念,改革范围, 保障水平,计发效应和最后的体系结构。

    我更加偏重于基金积累制,从基金积累大家放在市场的角度运行,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世界上对基金积累运行了最好的几个典型国家,智利,新加坡,都是强势政府,中国没有推出,这里有一定的原因。

    我们现在叫统帐结合,我们国家最初的两个历年是非常好的,一个是统帐结合的理念,一个是三支柱模式的理念,非常好。

    现在我们在制度设计的时候出现一点点偏差,但是在制度执行的时候,出现了更大的偏差,因此我们可能还要回归到最初的理念怎么样贯彻。现收现付基金积累两个结合起来,相当于两个平台,如果实行名义帐户,刚才向大家展示原理,实际在一个框架内收和支进行融合,或者说实与行进行了融合了,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理念当中已经从过去的结合过渡到融合,包括目前的医养融合。

    另外从改革幅度上现在有的学者的观点认为名义帐户的本质可能是现收现付,但是有的学者的观点认为名义帐户形式上归到基金积类。如果我们认为在制度的框架上面没有改变的话,我认为相当于对现收现付的计发办法的改革,这样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收益。如果属于这样的话应该属于参数的调整,改革要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同步改革,作为我的观点我支持或者赞同刚才郑秉文教授的团队全帐户对基本养老这块是,全帐户改革,名义帐户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做实和不做实的问题,已经讨论若干年了,这样的制度的运行还在运行,就说明对我们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虽然有一种不合拍,但是没有造成过大的危害。其有一个观点还是存在于个人的帐户比例偏小,基金的规模不大,因此没有产生比较大的明显的财务危机,我们的改革我们是支持全帐户的,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块。

    基本结构因为时间的关系有关养老金的测算就不延续过去,这个在2010年发表的论文,按照我们现在的制度结构,不管怎么调整,由于社会统筹部分比例结构太大,个人帐户的比例结构太小,怎么调整养老保障水平达到某一个限度以后怎么着,也上去了。不管目前的水平高还是低,后面我会讲到如果保持目前的替代率不变的话应该降低缴费率,如果保持目前的缴费率不变的话应该是会提高的养老金替代率的。这样的一个条件关键在于基金积累制应该是养老保障待遇水平的,我刚才说的较优的制度,通过设定一定的条件,五个参数这个途径主要提高个人帐户替代率来实现。

    基本结构我们要想达到目前是60%,若干个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说应该是60%左右能够保障我们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在这样情况下个人替代率所承担的比例,和基础养老金所承担的这部分,在这里可以看到当时测算一个是缴费年限,一个是工资增长率,记帐利率只要达到记帐利率高于或者等于工资等于率这样基本的条件应该是能够满足这样的最后的结果的。

    在这里还有一点要说的,不是今天我们主题的范围,缴费年限到底多少年,15年,按照这个算起码应该在30年或者35年以上才能达到目前的保障水平。在这里主要是刚才几个参数的设定,满足这个条件我们总的目前替代率是达不到要求的。

    在这里来看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和个人帐户养老金替代率比例,个人帐户是偏小的。

    刚才的表第一点不再重复了,第二点基础养老金整个来说是相对稳定的,因为主要由缴费年限决定的。但是个人的帐户可以有比较大的波动,主要有两个工资增长和记帐利率。从我的角度我是支持在稳定的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因为我们的经济增长在以后的若干年不可能是高幅度的增长,在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在市场的机制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工资增长也不会像过去的二三十年是爆发性增长,是比较稳定的增长,因此养老金的投资收益就是这里的记帐利率略为大于工资增长是可以做到的。

    第三也是支持我刚才说的那个,在这里若要满足记帐利率大于工资增长的条件,这个养老基金要通过非储蓄增值的方式来进行增长。这个是名义帐户,相当时期的过渡,我们还是偏向于基金积累,郑秉文这个团队做的做的很深入,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模式。

    下面从计发效应,从职业生涯,以及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法定退休年龄的延迟,这是必然趋势,虽然现在有必然多的学者从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但是前两个应该是重点考虑的。现在相当一部分的从老百姓对延迟退休持反对的态度,在这里我这里参照了2006年当时计发办法的测算,虽然在里面也加入了效率因素,但是基础养老金主要考虑了两个参数:缴费年限和个人工资的系数。我们在研究延迟退休这个课题的时候我们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会罚钱不管是高学历,包括技术性岗位的这些人员的延迟意向都不强,更不要说第一线体力的工作劳动者。

    我这里有几个表看一下,虽然我们这个统计未必是最权威的,但是总的这么一个趋势,可以看出来大概,对于延迟退休的,支持无所谓,不支持,很不支持基本上占到了3/4,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的初步的调查。

    在这里学历比较低的,不支持,很不支持的占比的很高,现在的问题包括研究生以上的学历的也达到了将近50%的不支持比例,但是对支持的比例是最高的,在各个学历层次上研究生以上支持延迟退休达到30%,这是最高的。

    从不同的不管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从岗位来说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般的行政人员和生产服务人员不支持的达到了将近85%以上,这是非常高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技术人员也达到了,通过我们的调查,不支持延迟退休的比例也达到65%,我们认为这个比例是偏高的。说明我们目前的养老金的计发对他们的延迟退休了意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看后面一个关键看最后一行,当时我们进行的调查退休以后生活水平,比退休以前是什么样的状况。我们的养老金的保障水平有几个理念,其中有一个是保持原来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在这样的调查里占了大部分,基本保持,基本和下降这两个达到70%,生活水平下降很大将近10%,现在的问题是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甚至提高很多,这两部分达到了将近20%,在这里我插一句有关公平性的问题,有关公平性的界定有很多,但是很多人比较偏重于平均的,不管我在职的时候工资是多少,退休以后我们的生活水平基本持平和稍微下降一点点是不是也是一个公平。特别是在我们国家目前的现状平均工资偏离高度,平均工资以下的劳动者的占比特别是大的前提下,这个时候如果凸显了低收入组的养老金替代的话在这里有点偏差的。

    二、在我们当时的制度设计上都有“效率”的两个字,但是效率因素不是太明显,在个人帐户替代率里也说到计发月数根据几个参数来计算,到目前来说这些计发主要是根据本人的退休年龄来进行的界定的。

    下面谈几点思考,我们现在在进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能不能在这几个方面稍微的多考虑一点。主要的观点是三支柱的体系结构真正的发挥作用,现在我们国家早就定三支柱,但是到目前来说其实就是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这块在发挥作用。第二支柱只是部分效益好的企业起到了一定的锦上添花的作用,是福利性的。在这里我们第一个能不能明确一下基本两个字的含义,明确“基本保障水平和保障目标是什么?我非常赞同(敏红)教授说低生活保障部多的,缩小基本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之间的差距,方针当中保基本和目前基本养老制度的基本二字明显的脱节比较大,一个是层次比较低的,一个是比较高的,能不能让这两个一致。

    第二个年金的作用,第二支柱,三支柱,要起到支柱的作用,能不能实行强制性的保险制度,能够逐步的职业年金,职业年金是广义的职业年金,逐步达到广覆盖,真正起到支柱的作用,而不是福利的作用。

    明确三者主体的责任,三支柱最基本的社会保险的属性和第二支柱职业年金的属性能不能在第一支柱实行郑秉文教授带领的团队做的全帐户,第二支柱就是基金积累。目标替代我的基本的理念还是让这两部分的总的目标替代率达到了接近60%不降低每位退休者基本的生活消费的前提下。如果降得特别低了,这个时候要达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以上。

    在这里第一个思考,国家是不是明确所承担的这个责任,老百姓最大的想法就是政府责任不明确,网上传不知道是不是确切,我们改革以后缴费由单位和个人缴费还是没有看到国家在这里有一个明确的责任。

    第二明确两个比例关系,第一制度和第二支柱之间的关系,单位和个人缴费的关系。在这里第一支柱第二支柱都偏重于基金,虽然一个是名义帐户,一个是基金积累,但是未来的收益才是相近的测算的办法,我们的政策更加的明确。

    万晴瑶:我发言的主题是老龄化智能化和NDC优势探讨。

    首先说的是人口老龄化的背景和趋势,智能化趋势的影响,名义帐户优势,以及对我国的适用性。

    在座的各位都是业内的专家,因为这个研究成果希望引起大家的共鸣。全球老龄化人口非常的深远,向全社会提出了巨大的机会,提出巨大的挑战。中国人口老龄化非常的突出,今年提出社保三支柱模式防止老龄危机20周年。人们在回顾几十年以来养老观念和巨大变化的时候,感谢上帝送给人类长寿的礼物。

    根据2050年预计寿命的测算几个专家团队尽管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假设,他们的表现形式也不同,但是做出的结果都是触目惊心的,因此预期寿命的提高起付期限的延长非常的突出。

    虽然城镇人口增长的数量史无前例,在相同发展阶段上城镇化的速度中国慢于日本和韩国,但是快于美国和韩国的。考虑到目前的人均收入中国的城镇化率仍然低于应有的水平。更重要是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不完整,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2.6亿外来蜈蚣人员没有城市的户籍,难以享受城市的公共保障,快速上涨农民工的工资,农村向城市流动的人口有所减少,满足不了这个要求。

    现在中国开始新一轮的城镇化,这次情景和过去30年有很大的不同,油有效的利用资源,比原来单纯的动员资源更加的重要。更好的发挥城市的具体效应和专业化潜力。根据估计,城市规模每扩大一倍生产率提高10%。劳动力如果在城市和行业间自由的流动,更好的选择工作机会的时候各地的生产力会趋向一致。中国的劳动力流动没有达到最优的水平,农民工也成为现在的劳动力重要的组成部分,占到城市劳动力总量的1/3,他们的工资也在上涨,在一个城市停留的时间是7到9年,有20%的农民工迁移,有超过50%的人希望全家在城市定居。

    外来人口不能完全城市,城乡差距在拉大,社会矛盾在凸显,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已经存在,主要是社保和福利的不可携带。根据目前农业和城市生产服务业的差距来看1%的从农村迁到程度,以目前的机械化程度来衡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有1.05亿,这个数据还会提高,如果中国人口迁移速度能够达到韩国的水平,中国的经济规模比实际高出25%。 

    人口流动能够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不平等,怎么样把农民工自谋置业者纳入保险也是一个挑战,保证适度和财政的可持续,必须推进新一轮的改革。

    从目前新的增长方式来看,我们都切切实实感受多新的一论工业革命,互联网,3D打印机制造业革命和新能源革命,让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替代传统制造业,机器计划在沿海地区快速的推进。 法国2012年新增的工作岗位是82%是临时性的,德国20%以上的岗位也是临时性的,目前还没有查到我们国家了数据,但是这个趋势是不容置疑的。在享受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思考对社保和福利制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机器人需要缴纳社保吗?社保缴费人数会不会越来越少,老龄化的人群越来越多。全职工岗位减少,临时性非全职工岗位上升,福利可持续性怎么样保证。

    老龄化,智能化,城镇化一系列的影响之下结合我们之前的分析,我们可以从4个角度理解NDC优势以及对我们国家的适用性。首先从制度设计的角度看,我们分析NDC的制度的主要动因,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里发挥一个保障的作用,其次通过养老金回报率挂钩能够确保养老金体系长期的可持续性。

    还有劳动力市场避免扭曲,实现便携。

    投资方式上现收现付,把基金管理和操作的成本降到最低。

    从风险的管理角度看,NDC比较容易创新,因为我们知道风险有已知和未知,未知和未知构成的。尽管我们会有多重的压力测试,实践中可能面临很多不确定风险。

    在总结NDC经验的时候大家认为NDC是总体智慧的结晶,中国的实践一定会赋予NDC制度的

    邓大松:下面请封进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评论。

    封进:我有六大感受,小帐户、大帐户,全帐户的事情的含义事实上大和小都是针对现收现付这块的,个人帐户这块还是保持的,小帐户我个人帐户占大头,把NDC占小头,中帐户相对来说个人帐户还是8%, 全帐户就没有实帐的个人帐户了是这个概念。

    这个概念的好处在于我可以平衡实帐帐户和名义帐户收益率。从经验来看这两个帐户收益率,当资本市场收益率高的时候,经济增长率没有高过资本市场,让你享受资本市场的好处,资本市场不好的时候还有名义帐户,那个利率是人口和工资增长率是相关的。很多老师都介绍了名义帐户利率的确定可能最后能拿多少钱关键的做法,这样的设计我个人更赞成所谓的大帐户,让大家同时分享这两个市场。

    郑老师的报告,像李红老师做的更细细一些,我们不知道未来的经济增长率是多少,劳动增长率是多少?为什么是8%,多测试一下,最危险的财政压力是多少。

    这个帐户好处多缴多得,对延迟退休政策起到互相的补充,好多人不愿意延退,他们也不会好好的算,我要早一点退休,真正决策的时候和现在问他估计还是有所出入的。名义帐户的好处就是利率什么的都很清晰了,自己算吧,算你觉得合算就可以推迟退休,不合算就早一点退休,在很多国家名义帐户和渐进式退休是连在一起,名义帐户为渐进式退休创造一个条件,让个人更清晰了。但是不能够否认有些人就是希望早一点退休,算出来的帐觉得早一点退休更合算。

    郑老师团队测算都是全国总体的,不是按照岗平工资测算的,但是现实当中我们的工资有一个分布的,有人高,有人低,在这个基础上稍微改一下,做一个工作我测算一下在工资分布上到底哪些收入低于什么水平的人实行名义帐户是合算的。实行个人帐户是不合算的。不同的人从改革当中收益是不一样的。如果把不同收益的人收益测算出来对政策更加有帮助。一个政策虽然在中国有很强的行政能力把这个政策推下来,但是如果政策得不到大多数的人赞同,在推的时候成本会很高,就像现在缴费高会出现逃费现象。

    还有名义帐户没有现收现付制之后,多缴多得,不可能避免在劳动力是弱势,这样受的影响大的,这样就需要做社会普惠制。如果这个人在劳动力市场工资低就会有普惠制,好多人财政储的钱多,那边是多缴多得,我就少缴,大家都到普惠制了,这样参保就会下降了。如果激励更多人进入参保,而不是让更多的人落入到普惠制,这个可能就不像李老师算出来的4.12%,我觉得要比这个大很多。

    降缴费率在我们国家到了不得不考虑的时候了,和缴费率高有关,郑老师团队主要的结果还是按照28%的算的,在很多的国家向NDC转型过程都需要降低缴费率的,之前房博士很多人说过,我们现在缴费和其他人不会有缺口,为什么有缺口?欠费和缴费基数,就是因为缴费率高,才把缴费做低,都是连在一起的,应该考虑到降费。这样降费必然还是有一个转型成本,这个转型成本和实帐转型成本小不少的,也可以测算缴费率从28%降到24%。

    我们现在之所以交这么高,导致很多不可以这样算的,我们觉得有一个社会责任在里面的,因为养老和医疗这些还不一样,医疗保险人人都希望参加的,未来有一个大额的医疗支出,养老成本个人是可以测算的,一旦测算他们自己会储蓄,你不用操那么多心,也可以用商业保险的,政府之所以干预,我帮你把最基本的,未来的发展方向缴费越来越低的,美国是12.5%,也不能处于社会的责任在缴费。因为我自己存钱养老,不能强制说交28%。

    参考激励很多再者的学者强调NDC怎么和劳动流动,NDC是有利于劳动流动的,NDC是也是利于全国统筹的,但是事实上NDC是不是利于全国统筹的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这个钱还是用于现在老人的退休金的,所以各个地方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水平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个时候要实现全国统筹的难度和现在实行现收现付制我个人认为没有本质上差异的。

    

郑秉文:现在我宣布中国社科院论坛,《中国养老金发报告2014》发布式,基于三中全会的理论突破与名义帐户现在开始。

我是社科院世界中心主任郑秉文,美国所的。会议已经开第四年了,这个会议由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委托,每年发布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也是由他们提供的。

发展报告每年一个主题,今天主要是NDC,是业内比较熟悉名义帐户。这次会议是我们团队工作一年的结果,在一年过程当中人社部同志,财政部同志,甚至是财政部的财长对这个研究特别重视,财政部社保司的社长,副司长,处长,非常的关心,甚至多次参加讨论。

我们今天有这样的成果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在一年的工作当中完成的,这个也是我们学习三中全会的结果。三中全会说的完善个人帐户,坚持精算平衡帐户原则,这也是学仁们,学者型的官员同志们最后努力的结果。这个也是我们的财长楼部长他工作的结果。

就坐的各位领导,共和国财长著名的经济学家,从1994年进行税改,外汇体制改革,80年代,90年代著作丰富的财政部楼部长大家表示欢迎。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副主席。劳动部,劳动保障部前副部长,现任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王建伦同志。

        著名的中青年理论家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先生。

        现在是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顾问,原国务院东北办副主任宋晓梧。前国务院中美办的副主任吴小晖,中国社科院科研据的领导,美国所和拉美所的领导。我们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著名的社会学家李培林先生。

        主办单位两个中国社科院,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

    会议的协办方协办单位安邦养老保险的董事长姚大丰先生!

    今天出席的会议中财办,财政部人社部发改委等官员,还有浙大,武大,科研教学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试航,养老金企业和养老金提供机构这么多组织参加。首先欢迎著名社会学家,著名社科院的副院长李培林致词,大家欢迎!

李培林:尊敬的楼继伟部长,各位来宾,各位同仁,媒体朋友们,中国社科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举办的社会保障论坛,从2011年开始举办至今,已经是第四届,四年来搭建学者智库和政府之间的平台,完成社会保障献计献策,本次论坛以三中全会的理论突破与名义帐户为主题,发布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年,我代表中国社科科学院对本次召开,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

    最近一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新闻就是本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这意味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普遍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结合养老保险制度,这是新世纪以来人数最为众多,促进利益格局最为深刻,影响深远,对社会保障安全意义最为重大一次改革。

    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核心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帐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对未来中国社会保障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经济性常态背景下,我们既要关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特征,新问题,也要关注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中长期重大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就是这个重大问题之一,截止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超过2亿人,占总人口的14.9%,这一比例明显高于10%联合国老龄社会标准,未来20中国将进入老龄化的高峰。上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欧洲人花20年的时间才真正认识到老龄化问题的深刻影响,中国面临将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老龄化规模,未富先老和高龄化两大难题将在很长时间里同时并存。

老龄化对劳动力供求关系已经产生深刻影响,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都开始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上升长期的趋势。劳动力供求关系和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将成为影响养老保障制度安全重要的社会因素。

我国开放30多年来实施的一系列影响的广泛重大改革,通过双轨制过渡实行并轨的经验,我们应该认真总结经验,精确测算,保证养老保险制度重大改革的顺利进行。

由郑秉文带领的中国社科院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每年编辑出版一本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至今已经出版4本。每本有一个主题都是紧扣改革主线,站在国际前沿,紧密结合中国实际。今年主要是是向名义帐户制转型,他们研究花一年的时间并且做大量的精算,只在为社保的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缜密的设想,为中国的智库改革提出参考建议。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媒体的朋友们,中国社会保障事业面临前所未有发展机遇,全面深化改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对社会保障研究提出广阔的空间。社会保障研究不仅在理论上重要,更具有现实重要性和紧迫性,需要各界人士一起携手,为社会保障事业做出贡献,预祝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楼继伟:(略)。

郑秉文:谢谢李培林院长,对社会保障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谢谢楼部长讲的这么感人,敢担当,由财政部来担当。总书记说的担当精神,实干兴帮体现在社保也就是这样。看来楼部长是特别熟悉情况,刚才说以校友的身份回到社科院发表这个演讲,我们以这样的身份来称呼,这样更适合现在的氛围。

    他对情况特别的熟悉,像省级统筹的情况,真正实现统筹三个直辖市,陕西,去年的收入增长13%,增长支出20%。提到401K,EET的问题。我作为学者去年我发表在中国证券报发表一个文章静悄悄的革命,我们学者呼吁中国版的401K企业年金以EET的税收模式呼吁很多年,没有出来。但是在三中全会闭会第二个月突然静悄悄就诞生了,事后也是财政部力推这个,与税务总局和人社部联合发布了这个制度。对这几点认识帐户继承性的问题说的大数法则的运用,对精算平衡这几点的认识,保证改革的急迫性,要快,作为学界都是非常振奋的。我提议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以楼部长精彩的演讲表示衷心感谢!

    接下来请中国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周主席为我们做演讲,是著名的保险学会主席专家,是学者型的官员,耕耘了很多年,分管中国的保险学会,今天有幸请到周主席,接下来有请周主席做演讲,大家欢迎!

    周延礼:中国社会保障体制,从有想法开始建设的整个国家,以至于发展到今天一路走来确实不容易,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做出的努力之外,其他在座的各位很多老师都做了很多的研究,提出很多的方案。我们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深深感受到一路走来伴随着各种想法,各种争论,各种意见,各种方案,这些总的来说是推动我们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体制建设一路向前推进,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虽然学习借鉴了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但是更主要体现了中国特色。特别是我们人口比较多,老龄化程度发展比较快,超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数量老龄化人口最多的,60岁以上超过2亿人,按照世界水平来说是世界的难题,隶属于中国的国情,特别是提出来一些想法,从财政的角度社会和国家承受的角度提出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因为时间的关系楼部长的发言是今天开幕式的主旨发言,我们做一些填充,大家都知道,楼部长说的第一支柱,怎么样发挥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问题,我们也要应该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商业保险,服务业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可以回顾到2006年,国务院29号文件,楼部长也给予很大的支持,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问题,可以把养老保险作为头等大事列入最重要的位置,接下来才是农业保险,责任保险的发展。保监会当时承担了这样的课题,就商业养老保险在中国如何发展,怎么发展落好地的问题。

    原来劳动部王部长,还有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改委大力支持下参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最主要是要发挥商业保险在服务业养老事业发展当中在第二支柱,第三支柱方面如何体现商业保险的功能和作用。

    这几年我们应该说做了一些探索,有一些初步性的经验,比如围绕商业保险机构如何参与养老保险和经办,用现有的平台和人员,减轻政府增设机构,人员编制的压力,减轻财政支出,提出经办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这方面我们在有一些地区搞了一些试点,比如在江苏的宜兴,四川的德阳,浙江的衢州,江苏的滁州,连云港,绵阳等地搞了养老保险的经办工作,效果还是比较好的。给养老的受益人更多的一些选择,这样发挥了养老保险商业如何参与的也有一些成功的范例。

    这几年来保监会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各部委大力支持下,按照2006年国务院29号文件做了试点基础上,到2013年的时候我们积累了各类的养老保险的基金已经达到3万多亿,基本上都是经办养老和养老有关的保险业务。重点主要是年金业务,积累了这样的一批基金,甚至提高了社会保障程度这方面发挥了一些作用。今年大家都知道新的国十条把养老保险作为重中之重再次提出来,要求商业保险发挥更多的作用。

    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研究,他们想方设法设计一些保险产品能够解决在国家财政负担能够减轻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提高保险参与养老保险的能力和水平,甚至提高这方面的政策做了一些研究。

    比如包括前一段时间提出的住房的抵押养老保险的工作,社会反响不错,但是效果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也算提供了对养老的受益人,甚至积极参与养老的投保人更多的产品的选择。

    加强对养老保险专业技术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成立了现在是11家养老保险机构,这样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一些经验,发挥我们精算的优势,刚才楼部长特别提到精算优势,以前我们算的帐都是算的是大帐,但是按照NDC模式要算细帐,不能有任何的差错。所以在这方面有一批保险精算人员,从精算技术上解决养老保险的资金,我们要管理问题,这几年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力支持下,很多保险公司也是我们帐户的管理人,受托人,也是对帐户管理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辅导,提高保险投保人特别是养老保险投保人的参与程度,发挥资金帐户的作用,利用商业保险的功能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都是基金的,有效的发挥作用的空间。

    这几年来商业保险的企业,特别是企业年金市场参与的程度是比较高的,有意向的保险公司参与了,产品形态主要是年金的保险,到2014年也就是前两个季度,保险业企业年金供给为4万多家企业850多万职工提供了一些服务,累积受托管理的资产达到2815亿元,占企业年金法人受托业务的70%,这个应该是得益于财政部,从政策上支持,一方面减轻中央财政的负担,另外是提高企业在养老金保障的程度。

    我们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保险的功能和作用,做好商业保险服务于养老事业的发展,之后预祝这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郑秉文: 去年出现401K的EET, 我相信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在楼部长亲力亲为的推动下很快就会面世,让广大老百姓能够受益。我们也知道无论是去年11月份出现的103号文关于401K的EET,和将要出现商业养老保险的EET和目前分项所得税制是产生严重的冲突的。EET的401K当中发现很多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正是这样楼部长也是推进个人所得税制从分项所得税制向综合所得税转型的重要改革家,如果要是401K的EET商业养老保险EET出台的话倒逼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对个人所得税制的加速是有好处的,有正能量的。

楼部长:改革的顺序应该先是综合所得税,然后才是两个EET,综合所得税在房地产税之后,假设房产弄不清楚,住房按揭利息可抵扣,也弄不清楚。当然还有赡养,抚养,个人教育的支出,财产要弄清楚,有一个顺序,不要太理想化了,先走一步再说吧。

郑秉文:这就是我们改革单兵突破非常难,单靠一向政策的改革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我刚从美国回来。我这次调研重要的议题就是税制的问题,美国的家庭1.23亿的家庭,有34%持有美国的ARA,美国的ARA就是商业养老保险的个人养老保险产品,为什么能够退税,因为有4月1号的调整,中国没有调整,要调整要有诚信体系,但是中国诚信体系也要建设,电脑平台的建设跟踪,很多困难,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部长和各位领导都是付出极大的努力,承受巨大的压力,但是我们的改革还是在前行,所以对各位领导汇集民生的社会保障的改革做出的努力,我们学界是有口碑的。

    下面有请王建伦部长给我们做演讲,他是社会保障改革的活字典,早期的社保制度的建立,是政策的参与者,制定者到现在一直做这个工作,我们和社会社会保险也有良好的合作。

    大家欢迎王建伦部长给我们做演讲!

王建伦:我是第四次参加养老保险的发布会,我们称为公正的第三方,国家在社会保险运行过程当中,特别是养老金运行过程当中的基本情况向社会发布,开始作为试点,四年前开始,到现在为止虽然发布第四个,并且每一年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也引起了不少的讨论,哪个省里发的钱少了,哪个省钱多了,基金怎么样等等,引起大家对养老保险的这个制度运行过程当中的从收缴发放运营过程当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这是好事情,关键怎么正确的引导让发布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我希望各个方面都能做好这些工作。

    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开始争论的时候要不要个人缴费,先从个人缴费开始,最后才引入个人缴费能不能形成个人帐户,个人帐户和统筹基金是什么样的关系,有逐步发展的过程。当初我们公布了执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这个制度的时候引起国际社会,社会保障界的哗然,这是国际社会第一家,要不然都是个人帐户,个人帐户典型代表是两国家:一家是新加坡,一家是智利。智利从1972年准备,到1982开始执行,完全由世界银行推动的,推动10年才开始做,智利有它非常特殊的条件。非常重要的特殊条件就是政治条件,度太政府上台,把以前制度全部不要了,我就执行世界银行的制度,12.5%全部进个人帐户,7个基金公司在运营。

    第二个是新加坡,从50年代开始什么都没有,自己建立公积金。

    第三个将要执行的就是香港,现在完全进入个人帐户就是这三个地方,香港、智利、新加坡,其他的国家个人实体帐户没有。我们当初推行这样的制度立足于我们是转型的国家,我们不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来了的,曾经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国家的那一套养老保险制度该怎么办?从80年代中期一直争论到90年代的初期才有了现在的这样的制度,很多在座的同志们都参与了,我不再细说。

当初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给我们说中国敢执行这样的制度,因为那会我们是国家协会的主席成员,很多国家觉得中国要执行这样的制度拭目以待。从2000年进行一次比较大的调整。

 2000年以后第二次调整到现在开始我觉得我们应该考虑中国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自己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什么。中国的基本情况第一个我们老龄化来的非常快,从平均年龄到28岁,欧洲走了128年,美国走了48年,我们从平均年龄到28岁国民走了28年。

第二个数字现在60岁以上的人已经占了14%点几,2亿人以上,最开始的时候觉得很慢,乐观,但是现在不是这样。

    第三组数据我们的人口增长并不是像其他的国家那样是慢性直线增长或者减少,而是人口的急剧的增长或者急剧的下降,从2047年到2049年到达老龄化60岁占百分之四十几,非常快的增长速度。

    我们的生育率远远不能满足人类可以自己更新的生育率,每一次的人口普查,如果看那些表认真的测算就能得出来这样的结论来,这是中国的特殊情况,和别的国家不一样,我们人口基数这么大,非常特殊的情况。

    第二个情况中国的经济,如果用实体个人帐户,就是个人帐户落实的话收入增长和基金运营利率基本相当,这样才能保证替算率。

    如果是待遇确定型的就要考虑国民增长,人均收入的增长是不是相对稳定的增长。如果没有这样的稳定增长,也影响到待遇的替代率,这两个的条件又是向背的制约条件。

    第三个问题我们是一个转制型的国家,我个人的观点我们有三个不足,第一个不足所有国民的理财思想理财的观念不成熟,要么都去买黄金,要么流进股市,如何理性的理财基本观点还没有成熟起来。

    第二个我们不成熟在于我们为理财或者资金运营增长的客观条件不大成熟,比如说我们老百姓或者是我需要理财的人我需要找税务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帮助我理财,理财的队伍是什么样的,大家是不是认识,不一定认识。

    再就是理财的品种,实体个人帐户或者记帐个人帐户都看过,我举个英国很成熟的国家,个人理财品种20多万个,我们有多少个?我们理财的品种能够让群体接受的,并且能够正常运营是多少?

    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进行国民的基本教育,如何逐步的形成比较成熟的可以理财,具备运营的这个市场。如何形成社会上大家共识理性的经营手段和条件,这是需要教育的。

    我们协会已经七年了,进行两岸四地的交流,台湾地区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从小学和幼儿园开始进行理财交流,作为第三方我正开始做,给大家做理财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怎么样做,把基本知识进行普及教育。没有这样的普及教育,要不然是一阵风,或者跟着走,而没有一个理性的概念。

    对着这个制度的群体有没有更理性的接受的,能够帮助国家接受这个制度和政策的能力,我们需要做这些工作,如果不做这些工作,再有好的设计也不行这是第二个想法。

    最后我觉得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改革,改革过程当中需要理性的思考,更需要抬头看,又要回头看,抬头看周围,回头看中国的情况。需要我们发挥各方面,各个群体人的智慧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我相信这个也能办好,我讲的很偏颇,很不对,谢谢大家!

    郑秉文:谢谢王建伦秘书长,对现在的动态非常的了解,也提出了改革的原则都是发人深省的。

    下面有请校园曾经获得三次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李剑阁给我们演讲。

李剑阁:中国应该建立统帐结合的养老金制度,对于个人的帐户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认为自然而然是做实的帐户,我个人设计养老金制度,在他们发现的时候我想有两段时间:第一个段时间是体改办的时间,我带领我的团队基本上就是坚定不移按照三个支柱,统帐结合,做实个人帐户这个思路来做的方案。2003年到2008年期间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国际上有一些朋友经济学家来找我,他们对中国GDP改革方面提一些研究报告,以我为主的牵头做这个事。搞的过程中首先选的题目养老金制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请了全世界有名的养老金问题的专家,在做报告之前和我个人做的深入讨论。但是发展中心以后我有一些思考,在拉美所实验的个人帐户往往是针对国家的储蓄率,居民储蓄非常的低,吃光,用光的民族,政府都不做,这些人对自己的养老又不负责任,而中国的居民储蓄那么高,又强加再来一个,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年轻人自己要存一笔钱,为自己养老存一笔钱,还要为现在的老人再存一笔钱,承担的负担太重了,没有这个必要,中国储蓄率这么高。

参会者:巴西人买一双鞋,都分期付款,利率20%,中国人认为你是个傻子。

李剑阁:中国人把钱不断的借给别人用,所以南美东南亚的华人都非常富。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的制度对中国是不是有什么必要性,我一直比较质疑,我把这个思想和外方专家进行讨论,我和郑所长之间没有谁先后的问题,我们是不同的研究团队,独立的提出来在中国应该实行NDC的制度。

几位老朋友,也包括纪委,有一些人很不赞成,前几年就为这事在改革,这个报告写的太不象话倒退的厉害,其中一位专家皮特丹姆,我们知识几乎都是从他那儿学来的,他的报告大概还是有道理的。后来他完成这个报告以后,不久获得诺贝尔奖,这个学者和我们共同合作几年以后获得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当时他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其实他应该是早几年获得的,事后和我们合作获得了。

我对这个研究报告我当时说NDC翻译过来,是名义缴费确定型养老金制度,如果官方出现名义个人帐户老百姓非常不容易接受,不要拘泥于英文怎么说,我当时建议改成记帐式个人帐户,在我们报告当中最后成文字是记帐式个人帐户,对应是基金式个人帐户。基金式个人帐户和记帐式区别在哪?基金式的个人帐户做实交给市场管理,在市场上进行自主的或者非自主的投资,以未来的收益和本金作为你的养老金,所以这个养老的替代率和安全性完全取决于市场。我们曾经去访问杰克的时候绝对不接受这个,把老百姓的养老寄托在不确定的市场上不行的。不管个人的决策多么的聪明或者多么的愚蠢,老有所养最终责任政府要兜底的,很多政府完全不能接受这个概念。我们考察的时候觉得这些政府跟不上形式,但是在2003年以后我就有这样的思考。所以我将来这个报告往上报的时候形成中国的语言体系,老百姓一看很生气,我交了半天是名义的,最后什么也没有,记帐式我还有,还是你的,区别于基金式的。王部长说到新加坡和香港的区别,新加坡当然也是和投资相关的,而不是政府承诺的,记帐式是政府经过计算的收益率是固定的。所以新加坡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个人理解新加坡是记帐式个人帐户。香港的强积金是基金式的个人帐户,新加坡历史更长,香港的时间大概是在体改办期间,因为我们是访问强积金的筹备小组,都是政权界转移过来的。

现在香港的强积金可以问一下,任何一个香港的朋友强积金帐户怎么样,没有意义了。王部长列举的几个例子香港和新加坡对比来看,新加坡是成功的,因为他知道所有的指明养老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所以非常的负责任。

    香港是你必须交,交给谁我不管,随便找金融机构委托的,赔赚政府不管的,香港的强基金基本上也是失败的。从我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我应该做一个反思,在体改办我是强烈推行的。我之后又提出来新的反思,我们搞过一个讨论,讨论会上有几个部门非常的生气,当时说搞也是你们,不搞也是你们,不欢而散。虽然他们批评也是有道理的,改革就是在探索,谁也不能有先知先觉,我们发现不对了,撞南墙不回头,还是回头对,我觉得进行适当的调整是对的。在2008年我离开了发展中心,发展中心和世界银行搞了2020年中国,发展中心把我请回去,参与2020年试航报告的评定。

    这个改革别的不说,做新的报告的时候自始自终对过去中国的建议做一个回顾,梳理。这个报告就像在中国什么话也没说过一样,2020年应该怎么样,过去说的不是那么正确的话,不是追究你的责任,最少给我们一个理由,一个思考,你什么也不说,整个养老金制度不讲。你讲2020年中国,如果中国的改革或者中国未来的发展不提养老,会有多大的问题,这个报告是非常不完整的,是有巨大的缺陷。

    养老金的思考体改办搞养老金制度改革都是复制医疗改革的,医疗制度越搞得好,老龄化成本越高,都搞好要花双倍的价格。养老金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都需要做许多的反思,当时也是我们搞的。

    医疗制度个人帐户更是失败的不能提了,如果在体改办时期养老金的个人帐户我们有责任的话,我个人认识不清,但是医疗的个人帐户,国务院领导坚持执行,那就没办法了。这其实也是要改掉的,不能因为某一个领导,我们历史上做的一些决定,如果动不得就不要改革,改革就是要动老祖宗的原来的东西。包括我们自己做的东西觉得不对了,就得要改。

    刚才说的王部长讲到中国人养老如果自己投资的话,投资理念不够成熟。因为现在也有在证券界的工作,没有哪个养老投资理念是成熟的,你说美国人成熟吗?记帐式个人帐户把养老,NDC概念是什么?个人要为自己的养老负责,叫个人帐户,但是又不能完全的负责。所以我觉得个帐式帐户,或者NDC个人负责,政府也负责,两者结合起来,收益率,安全性,最后政府加以保证,但是个人所谓叫长交多得,这里隐含一个意思,一工作了首先想着要交,因为将来属于你的。

    同时还有一个意思递延退休年龄,退休越晚交的越长,所以也把社会各界呼吁的推迟退休年龄这个事情,老龄化来的那么猛烈,如果对计划生育迟迟举棋不定,不敢下决心,好不容易推出的放开二胎这个很不成功。我几年前写过一个提案,我觉得这个计划生育已经到了完全放开的时期了,因为我最近去韩国、台湾,特别是到了新加坡。养老问题新加坡政府主要的人跟我私下聊,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大的危机,因为华人生育率意愿越来越低,而非华人的生育率意愿越来越高,所以这个对新加坡来说非常的麻烦。

    我们中国也有这个问题,一个从计划生育上解决问题,另外从推迟退休年龄上解决问题,来延缓中国老龄化和未来的更加猛烈的老龄化到来提早做好准备,谢谢!

郑秉文:谢谢李剑阁,历史回忆是非常有价值的,去年人社部做平衡设计的时候我们提交的不叫名义帐户,叫储蓄型,2004年来到中国第一个找的中方团队是我们这个团队,当时也是这个意思。在前年的时候用别的译名,名义帐户以前怎么记帐的,也怕有疑问,去年我用银行式的,银行的钱就在那里,你说银行式就完了,银行式,又是记帐式的。模拟帐户行吗?我的钱哪儿去了,你给我模拟什么啊,最后再翻译到其他的语言的时候(XX)亲自给我讲的翻译其他语言的时候这么多国家来翻译它(NOXO)谁也不懂,名义帐户是我最开始翻译出来的,相对应是NDC和FDC,做实就是FDC,不管是不是做实计发是DC的,这是这个制度的根本的。皮特2010年获得的诺贝尔奖确实是有关系的。我们这个团队翻译皮特写的一本书翻译成中文了,你那个原封不动的放在后面做附录了6万字。

    下面请小梧来说。

宋晓梧:提出升级版的统帐结合,丰富了学术研究,我个人看到这个报告,看到很多新的知识,向我的老朋友郑秉文领先的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表示敬意。我做具体的工作比较多一点,他们谈了很多大的方面,借这个机会对这个报告的具体问题提两点值得商榷。

    要不要在基本养老保险加大供给性,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项目重要的养老医疗最重要的项目,建立和完善都是和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刚才王建伦部长讲了很多。

    我们想强调的是我们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进行社会保障改革,特别是是养老保险设计的时候,那个时候平均的主义非常的严重,当时提出来要加大激励,甚至于明确提出来要把一次分配的激励原则,延伸到二次分配当中去。具体的体现在个人帐户多缴多得,首先是上海搞了16%大个人帐户。其他的地方为16%个人帐户太大了,小的3%,11%,全国搞的各种各样的都有。1997年统一到11%个人帐户,到东北做试点的时候调整到8%。我们对医疗保险的个人帐户学术管理来说我们是不赞成的,中央已经定了。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出来下一步的改革把个人帐户,从基本养老保险里拿出去,放在企业补充保险,给我们的保险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如果养老保险替代率很高,搞百分之七八十,养老保险就没有空间了。现在的情况和当初也有很大的差别,现在的是我们一次分配,考虑国情二次分配和一次分配要综合起来考虑。现在一次买分配的差距国家统计局是0.47%,其他的研究机构有0.5%,我们姑且算0.47%,在全世界也是很高了。扩大一次分配还是应该缩小一次分配的差距我觉得这是方向性的问题。如果实行二次分配由此是国家立法确定的基本保障,如果还扩大一次分配我觉得值得商榷。现在我们研究报告里提出大帐户,28%的大帐户,本人交8%,单位向个人工资的2.5倍往里面打,如果我挣100块钱交8块钱,单位交20块钱,郑秉文同志比我工资高一千块钱就交80块钱,单位打200块钱,这进一步扩大一次分配的差距,我们提出来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我觉得这个值得探讨。我打电话咨询郑秉文教授,我说个人帐户交的钱和单位交的前向个人帐户里打,按照什么打?如果按照社会平均工资20%打的没意见。如果按照个人工资的比例打进来就是扩大一次分配差距。郑秉文明确的告诉我既然是个人帐户就按照个人的工资份额往里打,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不如把名义帐户打钱的时候考虑一下不要扩大一次分配的差距,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当前一次分配差距很大的情况下,要不要考虑,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关于大帐户,提高个人的积极性我们的报告里说28%的大帐户提高个人缴费的积极性,这个我赞成。但是后面又说要取消个人继承,我觉得楼继伟部长说的非常有道理,既然社会保险,不像401条款,那个继承没问题。社会保险从激励的角度出发,个人可以继承就有激励性。现在要取消继承对于中国人来说大大的缩减,我存了半天的钱最后取消了继承了,还叫个人帐户。瑞典有一个保障的年金,这个带保障的可以考虑一下,对低收入有弥补。如果28%大个人帐户,对低收入的这样的要考虑,人家的帐户没有我们这么大,才做到17%点几,我们要做到28%,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的探讨。如果说名义帐户按照社会平均工资打就认为可以接受,就缩小一次分配的收入的差距了。

    第三个问题,我听了以后有点着急,国务院马凯代表国务院向人大做了汇报,已经明确了要并轨,并轨这个问题是解决公平性的重要环节,从1996年内部说的空口无凭,1996年提出来要解决双轨制的问题,2004年国务院会上向温家宝提出来并轨的问题。2011年在全国政协我做了提案,到现在18年了终于听到要并轨的消息了,非常的高兴。现在并轨并到哪儿去还没有定,如果并在大帐户上去还要修改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能不能修改就是问题了,我是真着急,谢谢!

郑秉文:看来小梧主任认真的检阅了我们的报告,帐户继承上午开会的时候做了介绍,在做帐户继承和不计成两个方案在进行可持续,会发现继承这个方案并没有对财务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是28的缴费率,24缴费率,还是20的缴费率都不是很大,为什么呢?我想大家因为我们退休年龄的问题。至于并轨我们也不知道,你们的副级干部不知道,我们局级干部更不知道了。谢谢小梧主任热情洋溢的讲,特别的感谢!

    我们这次会议得到了安邦保险的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没法开的,往年都是找好几个,今年就是安邦保险支持下来,原定的是吴小晖发言,今天没有来,姚总对养老金制度结合有深刻的理解,也写过一些东西,是学者型的高管,也是学习型的高管,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姚总发言!

姚大峰:作为一家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2014年度发展的报告研究工作,并配合中国社科院我代表安邦集团向郑秉文教授举办的中国养老金发展致意诚挚的问候!

    再次大会提出的个人帐户制改革方案,为中国深化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顶层设计注入新的活力,创新精神可佳,我们表示由衷的敬佩。坚持精算平衡原则使养老保障财务可持续性基本保障。

    在明确大力发展国家举办的第一支柱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促进发展以市场为基础的第二支柱,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第三支柱,退休收入的来源稳定性,可靠性,发挥市场作用和强调精算效率在养老保障里的正确路径。

    国务院颁布的新国刷条强调的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紧密衔接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构建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的目标就是要大力法系商业保险。

    第三精算中心有助于参保人和制度之间的关系明细,在个人制度上必须坚持精算中心原则,只有实现了精算平衡,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有梦想,有奋斗,一切美好的机会都能创造出来。经过十年的发展安邦保险集团资产规模达到7000多亿,为广大的客户提供优质的保障而奋斗,2013年底在保障会支持下设立安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养老保险业务研究,养老金管理,关注基本养老基金市场化投资。安邦保险制度办好自己的事情,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安邦集团尽己所能,为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做出贡献,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郑秉文:谢谢姚总发言。为使中国养老金研究登上新的台阶,强烈建议要成立中国保险学会养老金分会,各位领导在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副会长听会长的分咐,进行揭牌仪式,有请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先生和中国保监会周延礼副主席为中国保险学会养老金分会揭牌,大家欢迎!

    请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和中国社科院李培林院长,中国保险学会养老金分会揭牌,大家欢迎!

郑秉文:经过几小时的发言,开幕式到这儿结束,对楼部长各位领导到社科院来,尤其两位校长回到中国社科院,表示感谢,这是对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发挥新型的作用,支持深化改革的重要的鼓励。我们这个团队决心在未来的养老金改革的历程当中尽我们一份应尽的责任,谢谢各位领导!

    下面下个单位的主持人姚会长来主持,谢谢!

888

姚庆海:请大家就坐,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刚才这个阶段的论坛非常富有成效,我们聆听各位领导的重要讲话,对我们国家加强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对养老金重大问题解决好是民生的重要问题,解决好非常不容易,中国保监会要给大家做好服务,应各位专家中国保险学会峰会由郑秉文具体负责,关注这个重大的问题。

    邀请到中财办经济二局局长尹艳林,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唐霁松,发改委收入分配司副司长纪宁副司长,贡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下面有请中财办经济二局局长尹艳林给大家做介绍!

尹艳林:刚才楼部长以校友身份,我也是以校友的角度谈一谈,对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是改革的的看法,我谈三点认识。

    第一要充分的肯定我们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我想强调三点,第一点养老保险制度在我们国家从无到有,刚才楼部长给大家讲了很长的历史,大家非常的清楚。实际上大家也了解我们养老保险从国有企业改革下岗分流开始,当时下岗的人员往哪儿去,拿生活费,到一定的时候企业拿还是政府拿,最后走社会保险这个方向走,这样才有养老保险制度,提上日程。最完备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的人数,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人数居多。国有企业扩大到其他的,最后扩展到个体工商户,慢慢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制度。之后建立新的农村养老保险,再扩大到城镇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养老保险制度从无到有,这个要充分的肯定。

    这样的养老保险制度尽管是碎片化的,但是现在覆盖的人群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从这个制度里享受到了好处,基本的生活得到保障。

    到今年11月底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37亿人,其中职工的是3.38亿,城乡居民是4.99亿,从制度的完善来看还是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相对完善一些。

    现在有2.6亿人开始领取养老险从这个制度里享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经过这些年的保障水平的调整,保障的水平也逐步的提高。这是我要强调的第二点覆盖的人群不断的扩大,能够享受到制度的好。

    第三个强调的是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正在走向统一,养老保险制度是四大块,第一块刚才说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是农村的新农保,第三块是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险,第四块大家比较关注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这是原来传统的养老制度。

    大家知道今年的2月份国务院发文,把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

    第二个合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要合并,怎么并详细方案还没有出来。

    除了单位之外,个人、居民所谓的现在社会城乡结合部,下一步怎么并?往哪里走?现在的制度是朝统一这个方向迈进,很不容易。

    总的说有不少人说在短短的二三十年走过了人家上百年的制度建设,这样的成绩是不应该否定的,从刚才说这样制度覆盖到8个多亿,这是全世界社会保障计划。覆盖的人群广,制度建设的复杂性,渐进的过程。

    经过这些年来在社会保障探索方面应该还有一些成绩,成就,我觉得在制度建设和中心重要方面已经形成了共识,对下一步的改革很重要。共识是:做实个人帐户,这一点很不容易,这是经过我们的实践,经过实践摸索是有代价的。

    第二提高最低的缴费年限,刚才也有专家说到满15年就可以领取待遇,交完15年就完了,不再交了。从社会保险可持续来看这个年限有点问题,这个也在不少方面应该说也起到共识。

    第三个是监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

    第四个适当的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大家普遍的反应保险费率过高,在世界上排第13位,企业和个人都觉得负担比较重。三中全会也明确的要求要降低社会保险费。

    五、要贴近基金投入的应用,现在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的基金收来以后是一个基金,投资运营效率很低,收益很差,大家现在普遍认为应该要多元化,要市场化运作,要增加投资试用率,这样才能保证基金的可持续性。当然相应要加强监管,体制建设,这是投资监管体制建设。

    还有一个共识,要建立正常调整的机制,连续10年靠行政的办法来提高基本养老体制,这样的办法可不可持续?有点骑虎难下,但是这种调整的办法是不是制度本身呢?不是,养老金制度没有这样的调整机制,建立正常的调节机制,我们政策受到很大的制约,这也是经过这些年来改革和发展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起到一些共识,这些共识非常好。这个也是很重要的成绩。

    这是我讲的要充分肯定的我们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第二要清醒认识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到底怎么来认识?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到底怎么样,怎么来评价,确实有一些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我们国家现行的统帐结合的基本养老制度是立足基本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做出的正确选择。

    认为基本制度稳定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前提,所以主张要在改革中实现基本制度的定型和完善,而不是在基本制度模式上踢倒从来。现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应该是百年大计,确实需要彻底的改革,完善的就不怕踢倒从来。因为百年确实从国际来看养老保险制度可不是一般的制度。

    这样的就不必拘泥于现行制度的框架,关键要实现制度本身的自身的良性循环,制度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两块既然不同的观点,到底要不要踢倒从来?这个实际上取决于怎么来认识我们现在在制度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现在存在的问题到底有哪些?各方面专家都有不同的归纳,也有不同的分析,各有道理,在我看来是不是可以概括我三个方面,第一从宏观上看统筹层次低,功能弱,统计有三项在省级,基本上都是在县一级。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早些年提出来要全国统筹,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统筹?我讲的不一定对,有可能现在统筹本身就妨碍着统筹。现在统筹帐户比例占20%,县里到省里,刚才楼部长说的有很多的道德风险。因为不能统筹,所以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劳动力的流动受到很大的制约。各地的统筹政策是不一的,刚才说到的缴费标准不一,同样享受的待遇也是不一,整个的流动,尽管我们社保基金,基金没法统筹调节,所以财政还是要拿钱,现在统筹层次低妨碍了调节,重要的是妨碍劳动力的流动,妨碍整个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从宏观来看是这样的情况。

    从微观来看是多缴多得的体现不够,即功能弱,很多领导也讲到了,你缴多少和领多少没有直接的关系,也看不出直接的关系,老百姓也不在乎直接关系。在乎的是到底给我多少钱,每年加10%就可以了,或者再加20%,就看这些,为他缴多少没关系,在制度上怎么计算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讲了连续十年加10%,这个加的是基本养老,不是个人帐户。大家基本工资一块,福利津贴一块,基本工资越来越少,福利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相应的和自己劳动,和自己缴纳的那一块挂钩程度越来越弱。 调的越多激励越弱,占的比例越大,导致早退休,提前退休,按理说60岁,现在平均退休年龄54岁,这个是讲的第二个问题,从微观来看激励不行。

    第三个从制度的本身来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制度本身没有实现精算平衡,不存在精算,这里有很大的漏洞,刚才领导讲继承的事,寿命短的继承,寿命长的补,这个漏洞靠谁来兜:统筹兜,统筹兜不了,财政兜,制度上已经确立了财政必须补贴,因为这样的制度设计,财政永远是要补,不可能不补。

    第二现在由于扩面的速度,该扩的扩的不少,越来越难,现在的基金收入在增长,给付的增长,部长说到2003年增长13.1%,扣留财政补贴,只有十七万零二亿,财政养老金给付增长19.7,16699亿,当年的基金是303亿。奥啊

实际上收入的增长是在放慢,从2008年到2013年年均增长18.9,2013年是13.1%,给付的是刚性增长,2008年到2013年均增长是20.8%,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差越来越扩大,2013年6点6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这个刚性还会增加,财政的压力可想而知。

    实际上职工养老保险之外,城镇居民养老和新农保的养老都是靠财政出钱,个人缴费很少,随着水平的提高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财政要支出要越来越多,这个也是很不可持续的。

    第三个认识要坚持正确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向,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怎么来解决刚才说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这样新常态的到来,深化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至关重要。现在研究制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顶层设计这个方案已经是中央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如何做好这个顶层设计,现在有关部门和有关的各个研究机构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保中心郑秉文教授带领的团队提出来名义帐户转型方案升级版的统帐结合的研究报告,是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依据。深入分析了现行了养老保险制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借鉴国际的经验,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提出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改革目标模式。

    所以我们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到底怎么改?根据三中全会的精神把握好这几点:第一个在理念是上要明确是养老保险,而不是养老保障。

    社会保险功能个人终身收入,强调制度的自我平衡,社会保障的强调是收入的再分配,强调社会公平。我们的保险制度就像郑秉文教授曾经讲过的作为典型的制度目标的创立,这个我要强调的第一点,在理念上是保险,不是保障。

    第二在责任分担上要分清政府、企业、个人责任。责任是公担的,不是分享利益,个人要承担自我养老责任刚才部长也讲到了个人要为自己的养老负责,当然也不能没有政府,政府承担机构的保障。

    有没有人研究政府在这样方面的责任保障和我们已经建立来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什么关系,是替代关系还是互补关系,要分清责任。养老保险与公共财政的关系要划分清楚。要体现社会保险的本质,本质就是自我的平衡。

    社会保险这是我们讲的养老保险不同于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制度,制度本身要进行精算的平衡。公共财政应该和这样的基金收入保持一定的距离。

    第三,在制度的设计上是精算,而不是预算。既要做精算的安排,不是说我们有钱了,我们财政要预算,不能这样。这个制度要坚持精算平衡的原则。要寻求制度本身的自我平衡,特别是在调整机制上不能随意的划,要以制度本身来调整,所以在制度设计上在缴费力,替代力和退休年龄等等制度,要建立起与人口赡养率变化挂钩的机制。要形成本身的自我平衡,这些参数之间要找到平衡点,要有相互的联系,不能是现在这样,要自我平衡。

    这样才能从机制上保障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这是我讲的第三个。

    第四个在制度的目标上要强调的是制度在公平,不是水平的拉平,水平的一样,平均,这个要坚持多缴多得这个原则。要确保在这样的原则下大家是公平的,不能多缴这样,少缴也是这样,这样不公平。

    这个情况下我很赞成郑教授的观点,公平性有相对的,在现阶段我们的公平要强调是多缴多得,你的贡献和你的所得应该要相挂钩,这样才公平,也就是所强调的要加强缴费和权益的关系,之间的联系,这个是这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个制度具有可持续性,具有公平性。我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姚庆海:感谢尹局长非常有深度的回顾了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面临的问题,下一步改革的方向,这些问题是我们国家重要的制度,感谢尹局长!

    下面请人社部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唐主任,大家欢迎!

唐霁松:今天的主题之一叫名义帐户,无论是名义帐户也好,或者做实个人帐号也好,前提是基本养老保险首先要有个人帐户,基于这个认识我想讲三点个人的看法。

    第一、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是什么?现状是怎么样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最初是在十四届三中全会统帐结合的制度模式。在199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当时我们叫26号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现在讨论是名义帐户还是是不是做实帐户,我觉得当时的决定不能说是错误的,因为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无非现在是需要调整。这个决定1997年国务院的决定下发以后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到本世纪初的时候先后有13个省,开始做实个人帐户,比例从3%到8%不等,中央财政要给一定的补助。到2009年和2011年的时候国家又分别建立了新农保和城居保的制度普遍建立了个人帐户。这两个群体缴纳的钱现在已经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从1998年到2013年职工基本养老个人帐户的累计记帐额3.5万亿,已经支付的个人帐户养老金也超过6000亿。

    城乡居民的个人帐户养老金的累计额是2800亿元,这是介绍个人帐户的现状和背景。

    养老个人帐户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现在大家说要改革,完善,问题在哪儿?我们首先要清楚。第一、个人帐户记帐利率收益非常低,按照规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记帐率大部分的省记帐利率参考同期的银行一年期整存整取的存款利率,有的省是参考上年度一年的定期存款利率国债利率居民消费价值指数的因素确定记帐利率。还有的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上年度存款基准利率及其调整变动后测算的加权平均利率执行的。各地记帐利率不一样的,高的地区有5%以上,低的地区3%左右,不管怎么说我们就说男性从18岁参加工作到60岁退休,42年的缴费期,如果是按照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显然是比较低的。

    因为个人的帐户收益率比较低,最初设计的时候个人帐户待遇是显现出作用的,现在连续的普调,抹平了原有缴费多少的待遇上的差别使个人帐户的激励机制弱化了。不管个人的帐户累积多少,是受益群体,每年都要调,个人帐户的贡献率选择低,不调行不行,不调不行,退休人员的待遇在增加,物价在上涨,机制和调贷形成一个矛盾。

    第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设计当中个人帐户的结构在整个养老金的结构当中比重偏低,激励作用也不明显。

    第三个人帐户记帐的形式不规范,比如说有按照记帐年度,有按照自然年度,有按照社保年度,从7月到次年的6月,还有一些计息的办法也不同。

    第四个就是个人帐户继承的问题,现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继承我们叫两边站,如果这个人交到30年,40年,59岁去世了,一分钱没有领,个人帐户的钱全部由家属继承。或者退休没几年去世了,个人帐户没花完的钱也要继承。还是这个人长寿活到90岁,个人帐户的钱早花完了,这个也要继承,长寿风险基本上由国家承担,这是一个问题。

    所以在继承问题上要不然就是长寿风险国家承担,个人帐户不继承,要不然是个人的钱花完为止,现在的设计是有问题的。

    下面是职工养老帐户做实面临非常困难的境地,做实个人帐户试点省份中,除了一些省份将中央的补助的部分委托给全国社保基金,但是没有统一的做法,随着老龄化加剧,2000年试点的初期10.5%,提高到2013年的14.9%,全国参保职工与离退休人员的抚养比从2000年3.3比1,已经降到2013年3.04比1,东三省更严重,辽吉黑分别是1.53比1,1.34比1,1.07比1,将近一个人养一个人。现在有一个说法待遇的快速增长与基金的支付的增长不足并存,刚才我们说的养老金现在支出远远高于收入的增长,高将近7个百分点,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收入不足,现在中断缴费的越来越多,这里有很多的原因。

    还有一个待遇的增加,当然前面的领导说有道德风险,但是从2013年数据看,2013年因为养老金水平提高带来的增值带来的51%,不完全是道德风险,本身老龄化和养老金的调整,这是主要的因素。

东三省国务院已经特别批准辽宁省向已经做实的个人帐户养老金借支发贷遇,累计到今天已经借出去700多亿,已经做实的钱花出去了。由此我们认为做实个人帐户黄金期已经过去了。在1997年如果抓紧时机的话相当大的规模了,已经过去了。

第三完善个人帐户管理方面的几点思考,第一全国统一确定全国职工基本养老帐户的记帐利率,不能在北京记的高,在河北记的低。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记帐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存款利率,为确定记帐利率有法律依据的。

 第二强化个人帐户的激励机制,今年的2014年8号文件已经规定,长缴多得,缴费满15年以后每增加一年增加基础养老金的水平。各地调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也参考这个因素,缴多的待遇上要有体现,这是很好的引导。

    深入研究解决现行个人帐户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无论是名义帐户还是实帐积累个人权益的属性是受到法律保护的,现在是没有突破法律的,不管怎么说是名义帐户还是实帐积累。

    第二是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无论是名义帐户还是实帐积累对个人待遇不应该受到影响。

    已经做实城居保个人帐户不应该再做虚,做空,因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当时有一个过程的,有一个历史成本在里面的。

姚庆海:感谢唐霁松主任对养老保障帐户如何做好个人帐户的管理改革,怎么强化机制,特别是机关事业单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的关键,全程在关注,特别是主管的机构在这方面表示欢迎!

    下面请发改委纪司长演讲,大家欢迎!

纪宁:首先感谢郑教授带领他们的团队取得的这个成果,也感谢给我这个机会谈这个观点,多年来郑教授是我们专家,十二五规划请他来给我们做一些专业的讨论,研究。前面很多领导,很多同事都谈了一些,到我这块他们有一些说的谈的一些观点我也同意。

    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形式和任务,我想首先是这个形式制度本身的形式,再一个制度环境,制度外的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首先制度本身养老制度改革本身现在框架是定型的,包括现在就剩下机关事业单位的,大家注意到23号马夫总理报告当中也提到了,机关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就方案要出台了。所以说现在来看从制度框架来说基本上应该是两大板块,也就是说就业人群包括企业包括马上出台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一块。

    还有就是今年二月份新农保和城居保已经并轨了,因为制度模式完全一样,无非是消费档次的问题,这个新农保和城镇非就业居民这是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非就业人群的,包括新农保,因为农村就业不一样。

在人群覆盖上现在已经8亿多人,还有一亿多人没进入参保里。基金结余也在增加,保障水平来说也是不断的提高,2013年达到2000元以上,如果明年再调的话基本上从人均600多块钱,现在到2000,这个跨度还是比较大的。

按照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争抢公平性,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说,我觉得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个是人群覆盖的问题,还有一亿多人没有进来,这个与适应性还不够强有关。一亿多没有覆盖的大多分布在非公经济单位,还有农民工就业等等,这部分的人当中。

    第二个问题前面很多的同志都提了,待遇水平的问题怎么建立正常的待遇调整机制,从制度建立的初衷就已经提了这个,这个是老生常谈,无非就是有没有落实的问题。这里客观的分析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这个制度不是一张白纸,有很多是历史的现状,过去的老职工没有建这个制度,没有交个人帐户等等,也有这个原因,但是这样走下去,我觉得肯定是不可持续的。实际上在这个设计当中刚才提到多缴多得等等,确实没有体现,通过这样的连调也强化了人们对政府的依赖,我们去调研,有的地方特别是地市一级的人,为什么出现了退休年龄54岁?因为很多人感觉到退休以后更有保障,因为每年10%,对在职的人激励不足,肯定不愿意工作,我明明退休了,我干吗收入跟这个比,我们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现在养老金的增长,这个也是对人的一个刺激。这个调法影响制度群的攀比,设定保险制度要有内在的平衡,内在本身的良性循环,这方面大家已经有了共识,因为多缴了,社会保险权利义务对等,多交并没有多得,和可持续性有关。

    当然这个也是议论多年了,考虑到养老基金安全性的问题,所以迟迟没有出台,养老保险搞增值投资运营的政策,虽然有关部门在加强,这个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来了,这是下一步的任务,这是整个的制度改革的形式。

    对养老保险制度首先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这个大家进入中高速的增长新常态,支撑高速增长的传统的优势也正在减弱,像支撑我们国家30多年快速发展的像劳动力,土地,资源这些要素供求关系也日益吃紧,各种约束的条件和结构性的矛盾对我们现在经济快速增长制约压力正在加大。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财政楼部长也提到实际上财政的收入也在放慢,经济放缓,不可能保持像前几年双倍数的增长。对养老金的补贴,政府有一定的责任,我们过去的补贴也基于历史的欠帐,因为在1997年前2000多亿没有养老金制度,这是政府的责任,如果真正制度良性循环的话不应该是这样的方式。对于养老来说财政能不能每年现在到2000多亿,现在60岁以上的15%,劳动年龄人口实际上从2012年开始就已经出现了下降,劳动力的成本持续上升,对养老需求的要求也是提出了挑战,有关这个方面已经做出预测,现在大数3个人养一个,2025年的时候大数是2个人养一个,到2050年几乎是1.11养一个人,所以人口的年龄结构对我们养老制度的影响。

    刚才别的同志谈到抚养比,就是消费的人少,实质者重,吃的多,缴费的少,这是一个。

    再就是面对挑战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力度加大,现在新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特别是传统的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影响深远的产业的变革,形成了很多的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新的增长空间,这个带来了对我们就业形态的变化,更多是自由的开发的创业的从业方式。对灵活人就业的概念往往就是农民工,转移人口都停留在这个认识,其实包含相当多的创业,专业白领,自雇者等等,高终端就业的人,对保障的适应性提出来了挑战,同时这个部分的人对保障水平的要求也绝不是农民工的从无到有。城镇化提出来有序推进农业人口转移,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有一部分农民转移人口,从农保转进来到城市来。

    中西部地区这部分的人保障,对于他们来说首先是就业,在就是提升技能,提高就业质量,提升报酬,然后再说就业保障,这是面临非制度本身的面临的形式。

    综合上述的情况,包括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得出来十三五我们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当中的重要任务。首先一个是顶层设计,制度框架形成了运行这么多年了大家有很多的共识,对这个问题都已经认识梳理怎么来办理?通过顶层设计综合实施。

    具体来说总体的顶层设计首先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怎么使它平衡。

    第二个是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通过这个统筹使更多的人参加到养老保险当中来,因为我们现在是制度覆盖,但是真正实现人群覆盖还需要调整我们的制度。正常的增长的机制,可持续的里面包含很多,像最低消费年限,大家提了,还有延时退休,保险的问题,是不是能够走出完全是靠政府补助,再一个怎么强化自我保障,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发生很大的变化,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没有建立。我了解很多的国企,在职的退休金6000,7000这是国企,本身也不公平。我们因为基本保险只能保障人人都有这是公平的权利,但是不能保障人人都拿一样的水平,人人都一样的富,现在造成全国的大攀比。就是因为我们这个要完善,确实包的很好,我就没有必要再去发展这些,这是一个,当然还有可持续还包括出台保值增值,出台运营的政策。最后我想借这个机会大家都是很关心这个改革的同仁,需要明确养老保险制度,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息,人人都会变老,各类参保的人,社会各界对养老保障制度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往往会被舆论左右。但是这个制度设计需要专业的知识,需要对政策的调整,需要基于国庆和对历史的严格的了解,也需要科学的精算。

    因为现在变化以后,三中全会提到精算平衡,就是完善,并不是没有,希望专家学者严谨的治学的态度,科学的治学精神,正面的诠释,解读我们这个制度。政界引导舆论,避免群众的误解,对推进改革形成阻力,这样也是共同的目标,尽快的完善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真正的惠及百姓,谢谢大家!

姚庆海:感谢纪司长,怎么样在公平性上完成顶层设计,有温度的养老保险制度,再次感纪司长。

    贡所长和王主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任务完成,谢谢!

贡森:主要内容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可能引发的问题。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又卖出了一大步。最明显的成效,形式上合体了,大家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了,有数与消除身份差异。

    退休金调整办法的差异可以消除。

    补充养老保险有可能出现“双轨”但可以避免。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的制度安排基本相同,但事实中可能出现前者发展缓慢,后者马上普遍开展。

    防范措施,随着基本养老保险的费率降低,大企业可利用由市场渠道开展企业年会。

    小企业可利用政府渠道开展,解决分摊的管理费用过高的问题。

    职业年金,廉政年金的给付应设置条件,退休时的廉洁审查,可以在60到65岁再开始发放。

    接下来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第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基本保险和普通养老保险的关系,目前叠加关系在20%+8%之外,希望企业额外拿出8%+4%开展补充保险。保障水平按照精算平衡原则交2年,养一年,现在交40年,28%×2是56%,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水平加上12替代率水平是24%,替代率相当于退休前工资的80%。按照养老保险经济学上说的目前生活水平维持在70%就可以了,除交通的费用,交税收,税收又比较高,还有交的保险,扣掉这个以后拿回家的工资是70%退休费用,相当于退休前70%左右,可以维持在以前的生活水平,现在达到80%,超过生活水平了。

另外我们看东亚国家,发达国家中在老人收入过程中30%以上是自己继续的劳动所得我们这里没有考虑劳动所得,没有一个国家能承受这么高的保障责任。即使国家能承担,但是企业参加不了,能参加基本保险就不错了。现在绝对不能搞叠加模式,要搞替代模式,基本降了,补充上了,或者补充发展起来,基本要降,形成替代的关系。

再就是按照现行的缴费和计发标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者都获得很不错的合同,实际上都占便宜了,投资回报去是非常高的,导致的结果隐性债务在扩大。按照一代人终身平衡,比如30岁年龄来说终身平衡,交40年,养20年。企业目前的替代率是66%,这个替代率概念就是缴费工资现在企业相当于缴费工资的66%,郑教授说的是岗平工资的50%,因为缴费工资只相当于岗平工资的80%,大概是50%这样的比例,因为有很多企业蛮报这个基数。

    这个替代率是66%,要达到66%,实现一代人终身平衡,费率应该在33%,现在实际是28%,企业少交了5个百分点。

    机关事业单位现在替代率是80%,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一样是28%,就少交12%,所以大家可以看出来大家都是占便宜了,目前的参保者都是占便宜的。大家看的占的便宜多少不一样,所以心里不平衡。

    第二基金总体的精算平衡,现在是上一代人养下一代人,这个也要平衡,目前的平衡怎么实现?刚才大家说都少交了,怎么实现精算平衡,目前企业三个职工养一个职工,84%肯定大于66%,所以还是有平衡的。

即使将来的机关事业单位现在是2.5个职工养一个老人,70%,这块将来是小于所需的费率,这块平衡可能是不行的,这块不行财政往里面补钱,这个也是精算平衡反对的。精算平衡是基金点收支要平衡,整基金要平衡,财政实现有限责任,同代人也要平衡。财政的责任要么有限,要么是固定额,要么是补出口固定额,不能无限的责任,精算平衡是这样的概念。所以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两次提出来精算平衡的概念,财政要承担责任,但是是有限责任,同年龄者之间,不同代之间的平衡都要进行精算平衡。

因为现在都占了年轻一代的便宜,所以隐性债务还会继续的扩大。一个是国家承担的责任太大了,企业承担的费率高,大家都是占便宜的。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和费率,加快发展年金,国家举办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降到40%左右,相对贫困标准要高。对应的利率是20%,所需要缴费的费率是20%。国家税收优惠的补充养老保险24%,后面对应12%,替代率加在一起64%,64%相当于前面说的70%所需要养老金总水平来说占到80%左右。将来养老责任国家直接提供或者国家税收支持,国家的责任养老责任已经承担80%,90%,剩下是10%不到的空间了,我们中国政府已经做的是非常好了。这样的话降低基本养老费率,加快养老保险发展,促进基本保险良性的互动。

    最后的建议重视精算原则,推动养老保险全面改革,现在出来的方案主要强调是并轨,更加重要是精算原则。

    降低基本费率,同时尽早恢复终生精算平衡,降低费率,那基本待遇水平也要降低。采取的办法调高计发系数,139现在假如说是20年,就是2.4了。同时调低计入的资金,基本保险的保险交费率降了,个人的帐户的钱也降了,降下来把腾出来的资金发展补充保险,国家的直接责任下降了。

第二延迟退休年龄,目前是供养比2比1,工作时间是41年,领取时间是19年,这样供养比2.2比1,或者2.5比1,就可以尽快恢复同年龄组资金的精算平衡。

再就是基金的平衡,基金平衡在降低基本费率以后,一个是延迟退休年龄,现在工作人多了,退休人就少了。

最后讲一点大家把个人帐户,1994年说一旦交了个人帐户,收缴率可以提高,今天说精算帐户一旦实现以后就可以解决激励问题,我觉得制度设计可以在部分上解决激励缴费的问题,但是不要说成是皇帝的新衣。制度本身大家说的是三分制度,七分管理,更重要是靠管理,美国没有精算平衡个人帐户,也没有个人帐户,人家保险缴费率也没有我们这么大的问题,人家主要靠法律,靠国家信息系统的构建和治理能力的提高,谢谢!

姚庆海:谢谢贡所长对精算平衡,基金平衡说的很深入,但是时间很短,再次鼓掌。下面请世界银行社会保障专家王德文最短的时间内讲完。

王德文:我对四位专家做一个点评,这个单元主要讲当前面对的形式和下一步改革的任务。一方面关于制度本身的问题,起到的成就和面对下一步改革的调整,另外本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外面临的新的形式和发展的一系列的变化,大家谈了很多经济的新常态的问题。

其中有一点经过分析一旦经济高增长的时候财政收入增长比经济增长还快,反过来经济增长变慢的时候财政调的也更慢,今后财政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这个要面临更加困难的一方面。

还有人口和劳动力进入新的情况,但是有一个情况我们面临加速的城市化,今后把这些人怎么纳入到城市的养老保险体系里来,这和养老保险改革需要考虑的问题。

养老保险本身来说今天所有改革讨论主要目标功能在什么方面?实际上这块主要说的是再分配,另外就是收入平衡的效应。很多的专家也谈到,楼部长也谈到,希望今后的养老改革的方向设计里能把再分配功能和做平衡功能都要有,现在哪个更多一点。因为过去这一块的制度改革主要还是强调再分配这块,但是今后可能更多的是强调收入平衡,但是现在目前改革这块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这块深层次的调整,和前面几位专家谈到那样,我们有目标,刚才几位专家都已经谈到了,有一个覆盖面的问题,但是现在覆盖面还有一亿多没有进来,多少体现公平性的问题。

还有可携带这方面的流动性,可持续,这里主要有一块财务上的平衡可持续以外有整个的今后的社会方面的可持续,实际上牵扯到经济方面,牵扯到人口方面,整个的政治方面等等,我这方面的论述很多。

大家多多少少尹局长说的那样,现在有很多共识,体现我们通过结构性的改革和政策性的相关的调整来推动我们现有这块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中国未来养老保险制度两块一块是工资性收入为保险制度。所有企业的职工和事业单位的人员,包括很大一部分的农民工今后纳入到改革以后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

另外改革以后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这块的方案整体大方向是大家有共识的。但是今后的三支柱的构造里想法不一样的,世界银行当时给人社部提的想法,再分配的功能有,但是应该更加的弱化,引入社会养老金的方式,对于其他的缴费性都采取名义帐户的方案设计。目前大部分的共识在这块已经有一些基本共识了,也就是我们今后不做实,有一个问题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已经在做实的部分今后不动了呢?看法还是存在不一样的想法。大家还有一个共识养老保险这块大家都是一样的,前面说的归纳为结构性的改革,除了结构性改革以后做了公平性和可持续这块有一系列的政治性调整。

所有谈到非常多,我们提交给人社部的两点一块是今后投资的战略怎么来做,实际上不管怎么改革都需要投资的战略,怎么来统筹,怎么实现。谢谢!

 

会议日程

签到注册

09:00 – 10:10

第一单元:《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内容发布
主持人:郑秉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主旨发言:
——张盈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
——房连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 
——齐传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
——高庆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
——魏吉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

10:10 - 10:25

茶歇

10:25 - 12:00

第二单元:基本养老保险名义账户制探讨
主持人:邓大松教授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发言人:
——米 红教授 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执行所长
——李晓林教授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院长 
——郑 伟教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郝 勇教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万晴瑶博士 上海金融学院保险学院
评论人:封进教授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讨论与提问

12:00 - 13:20

午餐

13:30 – 15:00

第三单元: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高层论坛 
主持人: 郑秉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欢迎致辞: 李培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嘉宾致辞:
——楼继伟 财政部部长 
——周延礼 保监会副主席 
——王建伦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原劳动保障部副部长
——李剑阁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宋晓梧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顾问,原国务院东北办副主任
——吴小晖 安邦保险集团董事长

中国保险学会养老金分会揭牌仪式
主持人:姚庆海 中国保险学会会长
周延礼副主席和李培林副院长共同揭牌

15:00 – 15:10

茶歇

15:10 - 16:30

第四单元: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形势与任务
主持人:姚庆海 中国保险学会会长
发言人:
——尹艳林 中财办经济二局局长
——唐霁松 人社部社会保险管理中心主任
——纪 宁 发改委收入分配司副司长 
——贡 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
评论人:王德文 世界银行社会保障专家 

 

 

 

 

 

会议照片

 

社会保障国际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发布式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发表演讲

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发表演讲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王建伦发表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致欢迎词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在发表演讲

中财办经济二局局长尹艳林发表演讲

人社部社会保险管理中心主任唐霁松出席发布式并发表演讲

发改委收入分配司副司长纪宁出席发布式并发表演讲

安邦养老保险董事长姚大峰做演讲

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贡森发表演讲 

世界银行社会保障专家王德文做评论发言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邓大松

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执行所长米红教授做演讲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院长李晓林教授在做演讲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郑伟教授在做演讲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封进教授出席发布式并做评论发言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郝勇教授在演讲

上海金融学院保险学院万晴瑶博士在做演讲

论坛主持人兼发言嘉宾郑秉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房连泉正在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齐传钧做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高庆波做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张盈华发表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魏吉漳在做演讲

 

媒体链接

          1. 中证网:《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12月28日在京发布  (2014-12-28)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国际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发布式1228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由中证网全程文字直播。演讲嘉宾精彩观点、现场图片以及文字直播内容请见下面网址。

 


http://www.cs.com.cn/hyzb/2014ylbxlt/

 

2. 中证网:社科院建议养老保险实行名义账户制改革 2014-12-29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28日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建议,养老保险应实行名义账户制改革。名义账户制的财务可持续性好于一般的现收现付,因为它统筹考虑个人预期余命、社会平均预期寿命、人口结构变化、长期工资增长率等因素,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0,20141229462140620.html

 

3. 凤凰网(转引自《第一财经报道》):养老保险制度天平倒向名义账户制 2014-12-29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国际论坛2014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发布式—"三中全会的理论突破与名义账户研讨会"”上,以学者身份力挺名义账户制,更是加重了名义账户制在养老保险顶层设计中的权重。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在做实个人账户13年未果的情况下,及时转向名义账户制,轻装上阵,把精力放在加强个人账户多缴多得的功能上,以期在制度结构上彻底解决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  

 

http://finance.ifeng.com/a/20141229/13391211_0.shtml

 

4. 一财网:中国社科院测算中国养老金隐形债务86.2万亿 2014-12-29

作为《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向名义账户制转型》的分报告之一,这份名为《现行统账结合模式下隐形债务预测与测算》的报告称,以2012年为基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下的隐形债务为86.2万亿元。该报告是从精算角度来对养老保险的财务做评估研究,目的是通过精算技术进行财务测算,以收支平衡为基金财务管理的原则,测算最优费率,揭露精算应计负债和隐形债务。如此庞大的隐形债务,并不会立即造成当期财务的严重赤字,但会逐渐反映在未来的财务账户上,报告称,隐形债务将在未来的现金收支中逐步为财务缺口,隐性债务越大,代表基金准备越不足,基本养老保险财务困境将在未来年份中呈现。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2/4057919.html

 

5. 21世纪网:投资收益可达8% 名义账户制有望成养老金改革主力 2014-12-30

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方案呼之欲出的背景下,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成为时下焦点。1228日,在中国保险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三中全会的理论突破与名义账户研讨会”上,社科院发布了《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下称《报告》)。领头撰写《报告》的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所所长郑秉文认为,个人养老金账户向名义账户制(NDC)转轨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社保制度的方向,可以使“社会保障公平和效率问题相辅相成”。

 

http://finance.21cbh.com/2014/china_1230/1358417.html

 

6. 南方网:社科院建议养老保险实行名义账户制改革 2015-1-1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28日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建议,养老保险应实行名义账户制改革。报告称,与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转型过程中需要克服巨大的财务困难,这就需要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回归个人账户功能的本源。

 

http://shbx.southcn.com/s/2015-01/01/content_115430988.htm

 

7. 社科报:养老金并轨:“双轨制”逐渐退位养老金差距缩小 2014-12-31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提出,采用名义账户制,将生物收益率(工资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和)作为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能够使参保人退休后分享到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成果。该制度鼓励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将养老金缴费与参保人权益紧密挂钩,体现了较好的激励性。

 

n  http://www.cssn.cn/zx/201412/t20141231_1462894_2.shtml

 

8. 楼继伟:养老个人账户不可持续应修法 2014-12-29

不再做实个人账户成为各界共识。楼继伟强调,随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越来越大”,以及老龄化的危机日益加深,改革的压力十分紧迫

 

nhttp://china.caixin.com/2014-12-29/100769123.html

 

 

9. 郑秉文:三中全会《决定》对养老保险在理论上有两层突破 2014-12-28

    社会保障国际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发布式122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教授在发布式上表示,三中全会《决定》对于养老金制度在理论上有两个层面上的突破。第一个突破就是在名义账户NDC下消除了扩大激励机制的制约,为扩大账户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二个是突破混合型制度

nhttp://finance.ifeng.com/a/20141228/13390181_0.shtml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编写的第四部年度养老金报告,它反映了2013 年度中国多层次养老金制度的整体发展状况和改革动态。全书内容分为年度发展篇、改革主题篇和国外动态篇三部分,共有11 个分报告。主题报告为:养老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呼唤———向名义账户制转型。报告重点阐述了十八届三中会全关于全面深化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精神实质,指出养老改革正处于三重任务叠加的最困难和最敏感时期,应从制度根源上解决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实现个人账户功能的再定位:向名义账户制转型。

         该报告已由经济管理出版社正式出版,如需购书,可与出版社直接联系,联系方式如下:

         北京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  经济管理出版社读者服务部

        邮  编:100836

        联系人:李京娥                           手  机:136 8124 9946

        电  话:010-68022974                    QQ:424750147

      传  真:010-68016603                    Email:ejingl@163.com

 

 

 

 

 

 

 

 

 

Copyright(c)2012-20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浏览次数:3366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