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会议频道 >>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发布会系列 >> 信息详情
全文搜索:


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成立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发布式在京召开

 

2017年1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联合中国保险学会主办“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成立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发布式”。会议由两阶段组成,即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成立并发布《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和“保险服务民生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选择”研讨会。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论坛联合发起人、保监会重大决策专家委员会委员郑秉文教授介绍了“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的背景以及未来展望、研究规划。下面对本次会议内容做一简要总汇。

 

中国保险学会会长、论坛联合发起人姚庆海主持第一单元

        会议的第一阶段是“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成立大会。第一单元“论坛成立与领导致辞”由中国保险学会会长、论坛联合发起人姚庆海主持。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黄洪致辞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黄洪指出,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借鉴国际经验,更要立足中国实际;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他认为第三支柱不应只是成为额外增加养老金积累的简单补充,而是要承担起一定基础保障功能。加快发展市场化的第三支柱,尽快形成一支新的安全稳健的国家养老储备资金,才能有效弥补第一支柱替代率缺口和第二支柱覆盖率的短板。第三支柱的首要属性应当是保险属性,应当从具备收益保证、长期锁定、终身领取、互助共济等独特功能的商业养老保险起步。应当在在商业养老保险形成一定积累后再适时拓展养老金融产品范围。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表示,中国的老龄化带来两个结果,即未富先老和家庭快速小型化,这都导致传统的家庭照料功能快速弱化。这些结果要求加强智库建设和创新,做好制度设计,防患于未然。要发挥智库的功能,就必须切实地加快智库的建设和创新,尤其是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的创新。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今天中国所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也是我们学术探讨的新生事物,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也需要各位学者和业界精英的智力贡献和热心的支持。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致辞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从待遇类型与期限维度分析,认为现有的“五险”填充了三个象限,而长期护理保险可满足长期服务供给和长期待遇给付的需求,填充第四象限的空白。他认为发展长期护理保险是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应统筹多层次的体系架构、统一覆盖的范围和标准、统筹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致辞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提出应构建新的“出口函数”,其根本所在是用互换的方式以及延税和免税机制,通过金融产品突破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不足的“死循环”。这个出口函数一定要与金融端口链接,形成庞大的咨询、管理、投资这样的服务,中国金融业也会因此庞大和发展,最关键的是税收制度。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万峰致辞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万峰认为,商业保险逐渐成为社会保障的重要支柱,已经有充分的人才、网络、机构和雄厚的资金。当前应考虑充分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将社会财富转化为保险资金特别是养老保险资金。

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林岱仁致辞

        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林岱仁认为,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定位应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制的重要支柱。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核心是长周期的有效管理,前提是安全性。保险公司具有第三支柱发展的有利条件,但仍需依靠政策支持。

中国太平洋人寿有限公司董事长、保监会重大决策专家委员会委员徐敬惠发言

        中国太平洋人寿有限公司董事长、保监会重大决策专家委员会委员徐敬惠指出,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老百姓最关心的健康养老需求中主要的承担者。他认为养老与健康保险是保险业的战略发展重点,不断提升养老和健康保险的服务能力是保险业的初心和使命。应把握民众对养老和健康保险需求的整体性、连续性、互补性的特征,发挥好商业保险的专业优势。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论坛联合发起人郑秉文教授介绍论坛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论坛联合发起人、保监会重大决策专家委员会委员郑秉文教授介绍了“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成立的背景以及未来展望和研究规划,认为十九大重要论述为建立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指明了方向。十九大报告指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兜底线”是指社保的定位,“织密网”少不了商保的参与,“建机制”指的是社保与商保之间建立起互动机制,“多层次”是指商保参与整个社保体系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对保险而言,如果说经济领域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是防止触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等,那么在民生领域保险服务社会大众的重要领域,必然包括养老和健康。他认为在改善民生方面,保险回归本源应该大力发展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落实好两个《若干意见》。论坛的宗旨是借鉴发达国家医养融合发展的有益经验,并按照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标准举办学术活动,为政策研究献计献策。论坛将采取常态化学术机制和举办非常态化的学术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力争多开一些研讨会、发布会,做一些研究报告,尽量做一些指数研究和标准的研究,服务保险、服务商保和社保的结合,《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将论坛作为重要发布平台。下一步将对论坛的具体工作做出安排,确定论坛成员名单。

        姚庆海会长认为论坛就是要集中高端智库力量,发挥新型智库作用,集中我们政产学研的专家力量做好相关的服务,这点我们论坛下一步要竭诚为各方面,为中国的养老中国的健康保障事业服务,发挥商业健康和商业保险为社会保障体系服务方面集中多出好的成果,多让大家提出建议,同时让老百姓从中得到实惠。 

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成立仪式现场

        随后,会议举行了“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启动仪式和《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发布仪式。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发布仪式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主持会议第二单元 

        会议第二单元是核心成员发言,由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主持。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郑伟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保监会重大决策专家委员会委员郑伟教授就商业年金进行发言,他认为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替代率长期下降的趋势难以逆转,凸显出商业年金的独特优势和重要性。同时,商业年金具有发展空间,很多资源可以参与其中。中国应考虑政策激励和严监管并重,在供给侧进行改革创新,达到供需平衡。

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彭毅发言

        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彭毅就“新时代、新平台、新作为”发表演讲,建议“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办成学习研究的平台、创新探索的平台和交流合作的平台。他认为第一支柱应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第二支柱加快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与参与率,第三支柱不断完善税收优惠配套制度体系设计,建立商业保险公司的竞争选拔、进入和退出机制。

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艳华发言

        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艳华以翔实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社会发展对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需求,建议税优税延要加大力度,产品以多样化实现可持续性经营。

 

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苏罡发言

        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苏罡阐述了养老金管理的四项原则,即专业、长期、安全和价值。专业包括建设专业团队、培养专业能力、提供专业服务;长期包括管理长期资金的能力、聚焦长期的客户关系管理和长期的风险管理;安全要求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守住受托人责任、守住风险底线和金融伦理;价值的涵义是实现对社会的价值、对养老金融业的价值、对客户的价值、对股东的价值以及对员工的价值。

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冯丽英发言

        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冯丽英认为,加快推进第三支柱建设应该构建三大支柱协调发展的健康格局,需要政府和机构之间的互动。同时,应将养老与健康有机融合,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养老金融服务。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副总裁、党委委员胡占民发言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副总裁、党委委员胡占民认为现阶段应发挥商业保险公司专业技术优势,推动商业健康保险经办各类医保管理服务;应发挥商业健康保险补充保障作用,实现社保和商保协同互补、无缝链接;应发挥健康保险的支付方作用,促进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

        下午是会议的第二阶段,即“保险服务民生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选择”研讨会。研讨会第一单元是特邀嘉宾发言,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主持。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发言

        第一位发言人是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他分析了国内试点地区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国际上主要国家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验和启示,并对如何构建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出思路:应合理界定长期护理保险保障的范围,强调个人责任,政府应当承担财政支持责任并且建立适当稳定的投入机制,长期护理保险应当具有独立的操作机制。应加紧研究制定对失能人员等级评定的国家标准,加强对于长期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并适当提高其薪酬待遇水平,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商业性的长期护理保险。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发言

        第二位发言人是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他以学者视角审视长期照护的文化与理念,提出长照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树立健康积极老龄化、独立参与自我充实、积极康复、老年宜居、临终关怀等五大新理念。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中和研究员

        下午的第二单元以试点地区经验总结与交流为主题,由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中和研究员主持。

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顾忠贤发言

        江苏省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顾忠贤介绍了南通长期护理保险试点2年的成效和展望。南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取得的成效包括制度体系逐步完善、收益人群不断扩大、照护机构迅速发展、照护公司快速壮大、志愿者服务起步、辅助器具市场启动、监督管理得到加强。南通试点将逐步向农村拓展,进一步拉动照护服务产业,并发展照护商业保险。

青岛市社会保险事业局张雅娟处长发言

        青岛市社会保险事业局张雅娟处长介绍了青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历程和实践体会,包括围绕问题架构制度、关注和研究发达国家的教训、以人为中心和整合发展。

成都市医疗保险局王斌处长发言

        成都市医疗保险局王斌处长介绍了成都长护险的制度定位和特点,包括国际标准本土化、运行操作社会化、流程制定科学化,成都试点实现了长护险的制度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平安养老副董事长高菁做点评

        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平安养老副董事长高菁在点评中指出长期护理保险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性安排,他建议由政府主导并重视市场化的机制,同时希望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规范长期护理服务市场,培育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良好环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处长樊卫东

        下午第三单元是《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的成果宣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处长樊卫东主持。他同时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认为建立护理保险势在必行,坚持互助共济为主的社会性,要研究统筹各方面政策资金安排、做好衔接整合,多策略引导护理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管理机制创新,科学理性地推进医养结合。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发言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研究员介绍了日本、韩国和德国长护险的特点和中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动因。他认为社会保险的启动对护理服务产业是极大的撬动,但需要民间机构、私营机构介入。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发言

        张盈华副研究员认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当建立“多层次”体系。基本险层面要实现全覆盖、广受益,避免制度的群体分割,建议以0.5%的费率为起点,同时为补充险留有“缴费空间”;补充险以团体参与的第二支柱和政策支持的第三支柱构成,可以适当推出个人健康账户作为补充险的载体。同时列举了几个主要国家补充险的发展经验。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高庆波发言

        高庆波副研究员介绍了失能老人的居住状况、身体健康状况、接受护理服务的状况,以及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意愿和偏好。他呼吁实现制度顶层设计。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身险二室主任王未发言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身险二室主任王未介绍了课题中有关商业护理保险的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双轨制”、美国自愿模式、新加坡公私合作的模式,以及法国和日本的补充型保险。她分析了国际商业护理保险新的发展趋势,认为中国长护险人群覆盖面小,产品的保障和服务功能略微薄弱。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发言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做了点评。他认为中国发展路径和欧美差异非常大,历史差异也很大,国际比较应注重标准统一。认为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建设应注意避免群体间不公,同时应考虑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的现实,以及要突破行政区划格局建设服务供给体系和筹资体系。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主持下午第四单元

        最后一个单元为理论研讨部分,主题是中国长期护理保险模式选择,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主持。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发言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介绍了对中国失能老人测算的基本情况和社会保障方案选择,他认为现阶段应考虑商业保险在高层次护理中的作用,以及商险与基本保险如何实施有效对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发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认为长期护理保险的三大环节是筹钱、服务提供和标准制定,主要解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不能解决的服务问题。她着重介绍了各个国家的筹资模式和筹资标准,认为中国应该借鉴德国,通过严格控制受益人群保证财务实现长期均衡,而不是过度使用财政补贴。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李珍教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李珍教授认为中国应该认真研究各种模式的经验和教训,例如欧洲福利国家更多强调长期护理是个人责任。应该充分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文化内核以及长护险的时间窗口。

 

中国劳科院医疗保险与护理保险研究室主任王宗凡发言

        中国劳科院医疗保险与护理保险研究室主任王宗凡就长护险制度的筹资模式、保障范围和边界、经办管理和服务提供进行国际比较,他认为中国的社区家庭、传统文化应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家庭给提供帮助、资金支持、培训服务、心理疏导和喘息性服务。

 

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冯善伟发言

        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冯善伟认为残疾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非常迫切,并介绍了中国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中国应重视农村残疾人的保障,探索现行的服务补贴政策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如何衔接。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吕建设做点评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吕建设进行点评,他认为长期护理保险应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基本险、补充险、个人纯商业险三个层次,同时在补充长期护理保险体系方面有所创新,引进相互保险。

        会议举行了2018年成都武侯区长期护理保险研究项目的签约仪式,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和成都市武侯区人社局局长刘纯共同签约。

 

课题研究签约仪式

        最后,郑秉文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向为《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的顺利完成而做出努力的各方表达诚挚感谢,希望“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能够为学界业界提供思想交流平台,为政府决策也提供好智力支持,并对安邦养老一如既往的支持表示了感谢。

        出席此次会议的还有人社部农保司副司长汪泽英、中国社科院民族与人类研究所所长王延中、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党委副书记郭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白重恩、清华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女士、平安养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甘为民等嘉宾,以及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和40多家媒体共300余人参会。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内容简介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以中国构建长期护理保险体系为主题,凸显了两个“首次”:一是国内首次发布的全面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多层次”体系的著作,二是国内首个长期护理保险领域囊括国内试点与国外经验、运行实践与理论分析的全方位研究成果。全书近50万字,包括一个主报告和28个分报告。研究主题和成果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保险学会联合设立的《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构建与模式选择》年度研究课题,是这个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胡晓义先生为本书撰写序言。

 

        本书由五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年度发展篇”有2个分报告,分别对2010年以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和2016年度企业年金市场发展情况做了深入分析:自2010年以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面取得突出成效,但制度负担的地区差异并未因此缩小,放低门槛扩面的做法影响了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未来扩面应聚焦具有持续缴费能力的群体;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2011年出现拐点,之后当期结余率和可支付月数都开始下滑,工资增速放缓遏制了养老金替代率下滑趋势,制度财务状况的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长低速、领取待遇人数占参保人数比例持续上升,基金整体运行状况尚好。2016年企业年金基金市场投资收益下滑,参与企业年金的职工人数几近停滞、覆盖范围日渐固化,各类主体“市场集中度指数”显示竞争格局依旧较强。

        本书的其他四个板块分别是“制度探索篇”、“试点实践篇”、“境外经验篇”和“补充保险篇”,分别由6个、6个、9个和5个分报告组成。这些报告按研究类别可分为12个综合研究和14个个案(国别、地区)研究;按“多层次”构架可分为4个总体研究、17个“基本险”研究和5个“补充险”研究。各篇主要研究内容和基本结论如下:

        “制度探索篇”对中国构建长期护理保险提出了制度设计与创新:从全国24个城市的问卷调查发现,80岁及以上老人空巢率超过40%,被调查者自我评价身体状况不好或非常不好的占11%;ADL调查显示有0.6%的受访者至少有一项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WHODAS调查显示有0.8%的受访者至少有一项极度严重或无法完成;有8.8%的受访者需要护理却得不到服务,主要是缺少亲友照顾、经济能力不足和找不到合适人员或机构。在巨大的失能人员保障压力下,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减轻家庭负担、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失能风险不同于疾病风险,在发生率上向高龄集中,服务具有复杂性、风险具有长尾性,传统的非正式支持系统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激发一些老龄化程度较高城市率先走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道路。针对中国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报告提出六个原则:独立建制,商保并行;科学决策,精算平衡;属地管理,中央调剂;市场经办,政府监管;财政补助,责任前置;统一标准,严把出口。建议以0.5%费率起步,第一层次“全覆盖”、第二层次“团体参与”、第三层次“政府扶持”,建立长期护理风险储备基金,提出筹资和调待的制度设计和“个人健康账户”的制度创新。在长期护理保险的政商结合上,报告分析了商业保险机构“代理人”、“管家”和“盟友”等三类角色,以及可为长期护理保险信息化管理提供服务的技术手段。

        “试点实践篇”除了一个试点比较总况分析外,还选取了国内3个试点城市和2个非试点地区进行了深入研究:青岛实现全覆盖,以医疗护理支出为主,辅之以低收入失能者的生活补助,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现有筹资标准可以为继,但应尽早考虑覆盖到生活照料和失智人员带来的财务压力。南通更强调生活照料和居家服务,在全覆盖的假设测算下,南通制度在2025年之前可维持当期盈余,据此提出出台《照护保险基金投资办法》的建议。北京海淀探索了“政府推动、政策支持、自愿投保、商业化运营、市场化运作”的互助保险模式,引入商业保险,构建了个人、政府、保险机构参与的风险分担机制,具有创新性。成都市在国内率先实验“相互保险社”,以非营利、会员制为运行形式,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为原则,探索全过程健康管理的创新经办模式。报告运用某市数据进行精算,结果显示以收定支原则下厘定的费率为0.47%,但随着政策知晓率提高、覆盖人数增多,存在财务平衡压力,需要扩充筹资渠道。在对已开展试点的十多个地区的政策和实施情况比较后,认为划拨医保基金存在可持续性压力,筹资能力不足造成保障水平和覆盖对象有限,据此提出完善筹资、给付、评估、经办以及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境外经验篇”对5个实行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以及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的长期护理筹资计划进行了逐一研究:荷兰为最早建立该项制度的国家,运行半个多世纪以来,覆盖面广、待遇水平高造成了财务压力,直接推动2015年改革。德国最早出台独立的长期护理保险法案,长期护理的社会保险和强制商业保险分别覆盖90%和10%人口,运行20多年,用提高缴费率化解基金支付压力,用建立储备基金应对未来支付压力。以色列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老年覆盖率最高、占比超过15%,因缴费率很低,60%以上的资金来自其他险种的结余。日本高龄老年人占比最高,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出台前已建成较为完善的护理服务体系,财政负担一半的支出,从而将基金支出规模和个人自付负担降至更小,尽管如此仍面临费率不断上升的压力。韩国制度起步的人口与社会条件更接近中国,筹资和待遇均采取谨慎起步,并着力发展护理服务,改革重点也集中在加强服务体系管理上。新加坡采取“政府主导、商业承办”的制度模式,40岁以上人口中约65%加入到“乐龄健保计划”,低保费、广覆盖、低给付,并辅之“乐龄健保补充计划”以提高待遇,其“自动加入、选择退出”机制颇具特色。台湾地区为应对老龄化,着力发展培育长期照护服务,并正处于由税收筹资转向保险缴费筹资的改革探索中。在两个国际比较分报告中,分别从美英德日的长期护理筹资模式比较和德日韩制度借鉴两个角度,总结制度建立背景、设计理念、运行经验,提出从“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出发,建立多元化和多层次保障体系,制度设计时重点关注融资成本、待遇水平、覆盖面和资格认定、服务供给质量等关键问题,并注重制度参数的弹性。

        “补充保险篇”对国内外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做了历史回顾和深入分析:我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从2005年开始至今经历了早期探索、高速发展和全新发展等三个时期,已有12个公司涉及此类产品开发,但市场规模很小;国外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有美国的自愿性、德国的强制性和新加坡的半强制性三类典型代表,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多种因素阻碍市场的扩大。两个分报告分别对美国和法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的商业长护险市场做了研究:美国最大长护险公司Genworth的经验展示了传统定价策略的不足,而法国健康领域最大的相互保险机构MGEN的实例展示了非营利机构在长护险市场的优势,这两个分报告用大量数据和事实做了全景展示。在亚洲这个“儒文化”盛行的区域,长期护理市场偏好于均衡保费、终身保障、附加价值、增值服务,负担能力弱但需求标准高,也使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组织的社会保险的“互补”,显示多层次并举在长期护理保险体系构建上的重要性。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图书购买方式

 

1、出版社读者服务部购买

 联系人:李京娥:13681249946

Tel:010-68022974

fax:010-68016603

QQ:424750147

email:ejing@163.com

地址:北京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邮编100836,经济管理出版社读者服务部

 

2、网上购买

近期将在京东、当当、亚马逊上线销售敬请等待。

 

 


Copyright(c)2012-20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浏览次数:3308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