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省市陆续公布养老金计发基数,基数普遍上涨。为何要设置养老金计发基数?养老金计发基数上涨意味着什么?对此,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教授,下面为媒体报道:
多地今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上涨,郑秉文:建议调整更加
透明化科学化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不完全统计,北京、天津、山东、广西等多省份发布了2022年度养老金计发基数,比2021年养老金计发基数普遍有所上涨。
为何要设置养老金计发基数?养老金计发基数上涨意味着什么?9月21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进行解读。
为何要设置养老金计发基数?
“为了保证公平,基本养老制度设置了缴费基数,从理论上讲也就是计发基数,是计算应当缴纳养老保险费比例的基数。”郑秉文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一些收入低于缴纳基数的人群,缴纳基数不能小于缴费基数的60%,收入高的人群,缴纳基数不能高于缴费基数的300%。设立下线是为了保证中低收入者,能获得较好的退休收入;设置上限是为了让高收入人群的收入,不要产生明显的不公平。”
根据已公布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情况,北京2022年计算基数为11082元/月,天津2022年度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为8672元,广西2022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为6442元/月。山东2022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除菏泽市之外的15市企业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月计发基数,按照7182.5元执行等。
比2021年普遍有所上涨意味着什么?
2022年养老金计发基数比2021年养老金计发基数普遍有所上涨,与国家的经济水平发展和GDP增长率有一定关联性。郑秉文告诉记者,“每年通过养老金计发基数的调整,来保证退休金的增幅与社会平均工资增幅有一定的联系,不降低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和标准。”
郑秉文介绍,2019年国家大幅下调养老金缴费基数,把原来的非私营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改为了全口径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加进了私营单位平均工资的因素,这就拉低了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水平,降低了企业负担,目的是保企业和保就业。出现这个变化之后,如果把新的缴费基数完全用作计发基数,这个水平就会拉低,有点不适用了,新退休人员要吃亏了,所以,从那以后,各地就另外再公布一个计发基数,它略高于全口径平均工资,但又低于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这就是计发基数的来历。但原则上还是遵循缴费基数的情况下根据当地的情况确定的计发基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