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大范围试点短短半年之后,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已超过4000万人,制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与此同时,探索中的制度也面临着缴费人数少、人均缴费金额不高的问题。不仅如此,试点中还出现了便携性障碍,银行、保险与基金等各方服务者乃至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仍未厘清,养老保险体系各层次之间的配合细则仍未出台,试点中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为了更好地建设中国多层次养老金制度体系,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3》以个人养老金为主题,从理论、实践与国际经验三个层面探讨了这一被世界银行称为第三支柱的制度,并将上述三个主题分别作为各篇的主题。
在理论篇中,主要探讨了个人养老金制度体系构建、发展困境、经济与社会效应、评价体系与规模预测等内容;在现实篇中,主要探讨了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历程、理论与现实意义、证券、基金与保险行业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路径选择、产品供给策略、以及信息化、金融教育、合格默认投资工具等技术变革的影响;在国际比较篇中,按照资产规模、在养老保险中发挥的作用选择了各具代表性的国家,总结了他们在发展第三支柱中的经验与教训,并据此提出了完善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议。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2》以“账户养老金与财富积累”为主题,全书由理论篇、中国篇和国际篇三部分构成, 包括1篇序言、3篇特稿、1篇主报告和39篇分报告。理论篇由7篇分报告组成,不仅从账户养老金的投资管理、运营方式、费用结构和发展历程等几方面做了系统性的理论阐释,而且还对账户养老金在应用上所具有优势和局限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理论分析。研究表明,账户养老金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少数国家建立了公积金制度,以新加坡为代表。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私人养老金再平衡阶段,以美国为代表。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养老金私有化改革,典型代表是智利(实账积累制)和瑞典(名义账户制)。第四阶段,21世纪初开启的公共养老金“替代”改革,典型国家是德国(里斯特养老金)和新西兰(雇员储蓄计划)。个人养老金计划的定位“补充”转变为“替代”,替代公共养老金计划在原先养老金体系中的占比,填补因为公共养老金待遇下降造成的缺口。
中国篇包括16篇分报告,可以进一步分为三部分:一是对账户养老金在中国的功能定位以及与资本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做了全面论述;二是对中国养老金体系中各种账户养老金分别做了系统梳理,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企业年金个人账户,职业年金个人账户和个人养老金;三是探讨了银行、保险和基金在账户养老金发展过程中的定位问题。总之,经过近三十年探索,账户养老金已成为我国养老金体系的重要构成,未来将继续在覆盖人数、积累资产规模和退休后支付金额等方面持续增长,也将在运行模式、产品形式、参数设置等环节不断优化。账户养老金在我国养老金体系中将日趋重要,在“多层次”角度促进养老金体系沿多个方向深化发展,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在“多支柱”角度发挥探索和试点的协同作用,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养老金选择,从而在养老金的需求和供给层面推动多层次和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稳健发展。
国际篇共计16篇分报告,为了更具代表性,所选择的国家不仅有盎格鲁撒克逊的典型国家,即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而且还有诸如德国、丹麦、瑞典和瑞士等欧洲大陆的老牌福利国家;同时还有来自其他地域比较有特点的国家,例如作为东欧代表的波兰,作为东亚或儒家文化圈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以及在拉美地区有影响力的智利和墨西哥。
本报告以“养老基金与ESG投资”为主题,从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国际经验三个维度,解析养老基金投资与资本市场ESG策略之间的联系。本报告包括一篇导读、八篇特稿、一篇主报告和四十一篇分报告。“理论篇”包括十篇分报告,分别从养老基金与ESG投资的必要性、可行性、国际经验以及概念厘清、观点争议、历史演进、未来发展等方面深入解析。“实践篇”包括九篇分报告,来自博时基金、中信证券、太平养老、国寿养老、英国安本集团、南方基金、施罗德投资、汇添富基金等机构的作者分别介绍了公司或行业的实践,来自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的作者介绍了标普碳效率指数策略在助力机构投资者践行ESG投资理念上的经验和实践。“国际篇”包括二十二篇分报告,这些分报告可以进一步分为两大类:一类关注全球大型养老基金的ESG投资策略和实践,另一类关注全球重要的资产管理机构在养老基金ESG投资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0》以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为主题,重点研究探讨各层次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发展的互动关系。本书包括两篇特稿、一篇主报告和35篇分报告。分报告包括“理论篇”“中国篇”“国际案例篇”三大部分,分别由6篇、15篇和14篇报告组成。“理论篇”主要在理论上探讨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中国篇”集中分析中国多层次养老基金投资和资本市场发展的相关问题。“国际案例篇”对14个国别(地区)的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进行介绍。
20世纪90年代,中国建立了“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历经20余年的探索,在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近年来也遇上了一系列的问题:待遇领取人口增幅连年高于缴费人口增幅,且缴费人口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制度的长期财务可持续性与待遇水平将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此外,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与正规就业相关联的养老保险制度越来越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非传统就业形态的挑战,尤其在扩大覆盖范围方面。 为了克服以上弊端,中国在2009年建立了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基础养老金部分完全来自财政转移支付,因而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为主和个人账户制度为辅的混合型制度。该制度于2011年推向城镇居民,最后在2014年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为城乡居保)。在不到10年时间中,参保人数已经高达5亿余人,其中领取待遇的老年人超过1.5亿人。“城乡居保”制度为完善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8》的主题确定为“主权养老基金”。所谓主权养老基金是指政府通过财政转移(一般来自财政收入或资源性收入)或社保缴费所形成的、用于解决人口老龄下养老金未来支付压力或代际公平问题所预先建立并持续运行的公共基金,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储备型”主权养老基金,即由政府直接建立、在管理上与社保制度自身相分离、融资渠道主要来自转移支付的公共养老基金;第二类是“缴费型”主权养老基金,即由政府或社保部门建立的支撑现收现付制的公共养老基金,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参保者的缴费余额。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第一类主权养老基金,而第二类主权养老基金也开启了进行市场化投资运作,这说明主权养老基金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革时代徐徐开启。中国政府顺应了这一时代变化,2001年建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2015年又颁布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办法,到目前为止市场化投资运行已经在有条不紊地实施。因此,主权养老基金如何建立、高效运行和有效监督已不仅是单纯的学术问题,而且也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而对于金融市场机构而言这又是一个难得的业务拓展机会,甚至可能成为一些机构未来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得到了广大金融机构的持续关注。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8》报告拟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年度发展篇、专题理论篇、国内实践篇,域外借鉴篇上(“储备型”主权养老基金)、域外借鉴篇下(“缴费型”主权养老基金)等5大板块内容,除了年度发展篇作为年度的常规板块、继续追踪国内养老金各个支柱的发展情况外,其他4个板块将全部聚焦主权养老基金的研究。其中,专题理论篇包括6章,将对主要养老金的历史发展、治理结构、投资管理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国内实践篇包括9章,既包括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也包括基本养老基金,以及国内养老金投资的实践案例;域外借鉴篇上下两篇将包括30余章,分别介绍和分析30多个国家的主权养老基金实践情况并得到经验启示。因此,全报告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国外借鉴,逻辑严谨,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分析透彻,观点明确,争取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同时也为政府提供智力支持,更为业界拓展业务开拓思路,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当然,该报告内容将高达40余章,80余万字,参与其中的作者也高达30余位,无疑将付出较大的经济和时间成本。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以中国构建长期护理保险体系为主题,凸显了两个“首次”:一是国内首次发布的全面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多层次”体系的著作,二是国内首个长期护理保险领域囊括国内试点与国外经验、运行实践与理论分析的全方位研究成果。全书近50万字,包括一个主报告和28个分报告。研究主题和成果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保险学会联合设立的《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构建与模式选择》年度研究课题,是这个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胡晓义先生为本书撰写序言。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是自2011年出版以来篇幅最大的年度发展报告,全书超过80万字,包括一个主报告和40个分报告。本年度的主题是第二支柱年金制度全面深化改革,这是继2014年将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和2015年将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分别作为年度发展报告的研究主题之后,将第二支柱年金作为研究主题。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编写的第五部年度养老金报告,它反映了2014年度中国多层次养老金制度的整体发展状况和改革动态。全书以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战略为主题,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年度发展篇,分析了2014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运行状况;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改革主题篇,分别从商业养老保险的概念界定、产品承载以及商业养老保险的功能与作用分析了养老保险的发展;第四部分是国际比较篇,分别讲述了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瑞士、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瑞典、芬兰、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发展状况,并对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养老形势,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养老金缺口日益增大,如何有效、快速地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作者提出的建议对于解决养老金缺口及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参考意义。
自 序
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亲身经历和参与了改革开放。作为学者,尤其作为社会科学研究者,如果在理论上能够有所建树,就更为幸运。如果在实践上能够有所参与并对某些改革有所推动,就会获得极大的满足。
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读研究生和首次发表文章开始算起,我在这里学习、工作、研究已超过30年的时间,其中,前15年在研究生院工作,主要以教学管理和研究国际问题为主,后15年转到研究所工作,主要以研究社会保障为主。1983年我到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读书时是28岁,现已近花甲,两鬓斑白。看着自己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散落于各种期刊中,时常有结集出版的冲动,以期对以往的学术研究进行一次梳理。在好友的敦促下,决定出版《自选集》。
《自选集》收集的是近10年本人独立撰写的学术论文。根据研究的内容和主题,这里筛选出48篇文章,分为10个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