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论文 >> 工作论文2015年 >> 信息详情
全文搜索:
【PDF全文阅读】

     该文尚未公开发表,如引用,需注明出处并征得本实验室(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或作者本人的同意——编者的话

从做实账户到“名义账户”——可持续性与激励性 

郑秉文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所长

Email: zhengbw@cass.org.cn

     内容提要: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正处于参数调整、结构改革、子制度建立的三项任务叠加和交织的巨大压力之中,同时也正处于待遇上调最快、财政补贴最多的历史时期,任何改革都十分敏感。在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金改革之后,在较长时期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矛盾为财务可持续性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和“坚持精算平衡原则”为提高可持续性指明了改革方向:在向名义账户(NDC)转型的同时,应利用其释放的“制度红利”,扩大个人账户规模,以提高激励机制,真正实现多缴多得。在给定的“小账户”、“大账户”和“全账户”三个情景方案中,文章以“全账户”未来75年的测算结果为例,说明账户比例越大,其可持续性就越好。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名义账户转型与扩大账户比例应同时成为改革的主要内容。

     关 键 词:名义账户 名义缴费确定型 现收现付 可持续性 做实个人账户

 

一、三重任务叠加:可持续性问题突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简称《决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往十几年是中国养老保障制度自身发展最快、立法最密集、贡献最显著、成就最深入人心的历史时期,但同时,也是公平性和可持续性问题日益突出的时期。如果说根据《决定》指出的“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基本解决了较长时期内养老保障的公平性问题的话,那么,本来就十分尖锐的可持续性问题再次上升为主要矛盾。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相比,可持续性问题确实存在较大差距。重要的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可持续性改革这个问题上,目前是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最困难和最敏感的历史时期,其主要表现是:

     一方面,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正处于待遇上调最快、财政补贴最多的历史时期。在过去的11年里,养老金连年上调,从未间断,每年上调10%,全国人均退休金从2005年的每月714元提高到2014年的2100元,人均提高两倍多;同时,也是财政补贴最多和增长最快的历史时期,2005年的财政补贴仅为544亿元,到2014年激增至3548亿元,10年增加了5.5倍;过去10年里还先后建立起“新农保”和“城居保”(2014年合并称为“城乡居保”),他们均为财政补贴型并带有强烈社会救助性质的养老制度,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标准”的社会保险制度。总之,过去的10年是全社会对养老保障预期居高不下和充满期待的历史时期,任何在可持续性上“收紧”的改革都会处于被动的局面。


 

Copyright(c)2012-20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浏览次数:3366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