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论文 >> 工作论文2019年 >> 信息详情
全文搜索:
【PDF全文阅读】

这期刊发的《工作论文》是由高庆波撰写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指数(2018)》。该文已在《经济研究参考》2019年第14期公开发表。如引用,请注明上述期刊出处——编者。


中国养老金发展指数(2018


高庆波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

Email:qingbogao@gmail.com


摘要:文章尝试通过构建养老金发展指数体系,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所取得的成就与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文章基于职能和流程的做法,选取了充足性、可持续性和多层次三个一级指标,并针对各二级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以形成指数。指数显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近年发展特色有三:一是制度在充足性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成为中国老年收入保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是制度可持续性总体良好,但地区间差异极大,财务隐忧浮现;三是多层次建设发展缓慢。

关键词:养老保险   养老金发展指数  财务可持续性 养老金待遇   多支柱

新的城镇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正式构建至今,已超过20年了。在此期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98年制度只覆盖了8000余万职工,到2018年底已覆盖了3.04亿劳动者,领取待遇人口也从2700万发展到超过1.18亿。但随着制度的运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曾经在世纪之初被探讨的养老金待遇过高问题,在快速老龄化和长期持续的高速工资增长面前转化为对替代率过低的担忧;而曾在新世纪之初广泛探讨的地区差异等问题,在十余年后并没能得到真正的改善。

20年间,对养老保险制度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的文献数量越来越多,如对财务可持续性、公平与效率、征缴体制等诸多方面均积累了数量可观的文献,但基于面板数据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分析的文献数量有限。最近有学者利用泰尔指数法分析东、中、西及东北部2010-2015年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水平的区域差异,但该文探讨的也只是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中的一个具体问题。构建符合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际情况的养老金指数体系,以了解制度整体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是本次尝试的初衷所在。


一、养老金发展指数构成

养老金发展指数编制由养老金发展指标(China Pension Development Indicators)标准化后加权而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养老保险制度的现况,其纵向比较反映发展;指数体系赋值依据参照基准反映不同问题,其纵向比较反映趋势。目前,最新一期的养老金发展指标(2018)由十二个二级指标组成,并整合在三个一级指标之下。

(一)养老金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养老金指标体系构建采用了职能与流程的做法。职能理念源自1994年世界银行提出构建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的设想,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自构建以来事实上也在进行着多支柱(层次)的努力——我国养老金体系中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制度,分别对应着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

因而,中国养老金发展指标在参考Mercer DorfmanPalacios(2012)的指数设计方案基础上,最终从养老金职能角度出发,选取了养老金层次指标以及养老金评价指标;结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流程选择了缴费与待遇相关的指标,并将上述基于流程与职能产生的指标作为二级指标,分别设立在不同主题的一级指标体系下,由此形成了养老金发展指标体系。详情参见下表。


1中国养老金发展指标体系及加权分值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充足性

城镇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比率

10

领取城镇基本养老金人口占法定退休年龄人口比率

10

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水平占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率

10

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水平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

10

可持续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GDP比率

10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赡养率

10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支付月数

10

基本养老保险人均缴费金额占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比率

10

多层次

企业年金职工参与率

5

企业年金基金积累额占GDP比率

5

人身保险密度

5

人身保险深度

5

数据来源:以国家统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公开数据为主,缺失部分以精算拟合代替。


Copyright(c)2012-20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浏览次数:3308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