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论文 >> 工作论文2024年 >> 信息详情
全文搜索:
【PDF全文阅读】

这期刊发的《工作论文》是由孙光辉撰写的《新西兰第三支柱养老金:四重机制助力提高参与率》,如引用,需征得本实验室(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或作者本人的同意——编者。


新西兰第三支柱养老金:四重机制助力提高参与率


孙光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要:经过十多年发展,新西兰的个人养老金制度KiwiSaver已覆盖超过95%的劳动年龄人口。其制度有四重机制:一是采取自动加入机制,即准强制参与;二是雇主匹配缴费,即将第二、三支柱养老金功能整合;三是账户管理灵活,在购买首套住房、移居海外或重大经济困难等情况下,可以提前提取;四是“ETE+政府补贴”机制,即仅在投资运营环节征税,且政府补贴直接到账户。这些机制确保新西兰维持较高的个人养老金参与率。该制度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即投资收益波动大,管理费用偏高,不过并未对制度参与率造成显著影响。

关键词:新西兰;个人养老金;KiwiSaver制度;自动加入;运行状况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新西兰在1950年之前进入老龄化社会,2013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22年,新西兰人均GDP4.7万美元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6.3%,在高收入国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居中。

新西兰的养老金体系是“两条腿走路”(石蕾、何璇,2010),包括零支柱的国家超级年金和第三支柱的DC型补充养老金KiwiSaver计划。KiwiSaver的引入增加了新西兰的国民储蓄并增强国民的安全感(赵秀斋,2023),而且,具有制度弹性大、税收优惠和可投资产品种类丰富的优势(李丽丽,2022)。截至2022年,新西兰的“第三支柱覆盖率”达到98%,大大高于美国的19.8%和加拿大的67%(郑秉文,2022)。本文分析KiwiSaver制度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并揭示其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引入自动加入机制是KiwiSaver参与率的关键制度性安排,独特的ETE税优模式、雇主匹配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激励手段、账户灵活支取的管理方式,是促进提高参与率的重要因素;投资收益波动较大和管理费用偏高是潜在的问题,但未对制度参与率造成明显不良影响。

一、新西兰“两条腿走路”养老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作为“第一条腿”的超级年金制度

新西兰是世界上较早建立养老金制度的国家之一1898年,政府通过立法确立了全国性的养老金制度,实行税收融资、统一标准、非缴费型的养老金。受益对象为65岁以上的、非亚裔的、经过经济情况调查的、“品质良好”的老年人,为他们提供小额养老金。受经济大萧条影响,新西兰对养老金制度进行了改革。1938年,工党政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引入了2个税收融资的、统一标准的养老金项目:基于收入调查的60岁(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补贴;需纳税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国家养老金(两者不能同时享受)。

1977年,新西兰政府推出了一项更为慷慨的养老金计划“国家养老金”(National Superannuation),取消了原有的收入调查,为所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相当于80%平均工资的养老金,该制度成为完全普惠的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1988-1990年间,政府统一税收水平,并取消了一切储蓄的税收优惠,不过并未调整现有的体制设置。税收优惠的取消意在促进更好的资源配置,也具有很重要的公平效应。1991年,政府计划将国家养老金变成有高度针对性的福利补贴。但由于群众强烈反对未能实施,不过领取年龄提高到65岁。1993年,国家养老金更名为新西兰超级年金(New Zealand Superannuation,简称NZ Super)。

新西兰超级年金是由政府提供的、非缴费型、统一标准的国家养老金,属于零支柱。作为一种基本福利,由政府提供给所有年满65岁的新西兰公民和常住居民。融资方式是政府收入的现收现付制,大部分来自累进所得税(边际税率为15%-39%)和营业税(税率为12.5%)。83%的新西兰超级年金领取者拥有房产,租房的养老金领取者还可申请经济状况调查的住房补贴。

在建立养老金制度后的一百多年时间,新西兰一直以单一的非缴费型制度作为养老保障支柱。进入21世纪后,新西兰老年人口持续增加,尤其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不断上升。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新西兰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仅从11.2%增加到11.7%,而到了21世纪的最初十年,这一数据从11.8%增加到13.0% ,即人口老龄化速度翻了一倍多。由于超级年金制度过于单一,且面临人口老龄化和投资风险,再加上出于降低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财务压力的考虑,政府不得不考虑引入缴费型制度。

Copyright(c)2012-20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浏览次数:3366372